豪雨重塑菜寮溪地貌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籲化石迷勿單獨行動

▲園區提醒化石迷結伴同行,勿獨自深入陌生溪段,確保安全。(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提供)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左鎮知名化石收集地「菜寮溪」在連日豪雨後水位暴漲,一度迫使橋樑封閉,豪雨退去,左鎮化石園區巡查發現,洪水侵蝕與泥砂堆積已重塑部分溪段地貌,局部落差超過3公尺,園區警告新堆積的淤泥含水量高且鬆軟,極易陷人其中無法脫困,呼籲化石愛好者切勿單獨行動,也不要深入陌生溪段,以免發生危險。

園區指出,菜寮溪流域地層橫跨多個地質時期,能同時出土海相與陸相化石,包括貝類、珊瑚、魚類等海洋生物化石,以及象類、鹿類等已滅絕大型哺乳動物化石。這些化石是研究臺灣古氣候與地形變遷的重要依據,也被譽爲臺灣地質演化的「活教材」,與澎湖水道、墾丁龍蝦洞並列臺灣三大化石動物羣產地。

今年暑假,北、中、南三地博物館同步推出化石主題展覽,左鎮化石園區舉辦《遠古爬爬走》特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鯨掘》,國立臺灣博物館則舉辦《臺灣有犀》特展,掀起化石熱潮,吸引民衆走進博物館與野外化石產地。園區提醒,野外環境變化迅速,潛在風險遠高於室內參觀。

▲連日豪雨讓菜寮溪水位暴漲,溪牀部分地形改變,落差超過3公尺。(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提供)

左鎮化石園區強調,夏季山區午後易因熱對流引發暴雨,短時間內可能造成溪水暴漲與地形崩塌,增加單獨探勘危險性。化石迷若要進行野外觀察或採集,應結伴同行並告知家人行程,最好聘請熟悉地形的當地嚮導,以避免誤入危險地段。園區呼籲,在追尋遠古遺蹟的同時,也要守護自身安全,才能安心探索這片蘊藏臺灣數百萬年曆史的珍貴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