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從“智慧治理”到“溫暖服務”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原標題:好評中國丨從“智慧治理”到“溫暖服務”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強調,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註重以人爲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註重集約高效推動城市發展,關鍵在於以人民爲主體,精準把握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並致力於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生活需求。

爲此,我們需在守正創新上深耕細作,努力營造一個既宜居又宜業,同時充滿樂趣與遊憩空間的優良環境。這樣,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更爲充實、更有保障,也更可持續,使“人民城市”的理念更加鮮明,更具實質內涵。

數字賦能,讓城市更“智慧”。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河北雄安,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綠地、公園、水系星羅棋佈,智慧化交通路網越織越密,“15分鐘生活圈”便民利民……“激活城市活力”是城市發展的核心需求,也是推動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必然路徑,通過“互聯網+城市”的深度融合,利用數字技術爲城市治理賦能,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城市的智慧化水平,才能開闢全新的發展格局,爲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與新動能。城市治理作爲國家治理的關鍵一環,推進網格化服務模式,實現“一張網”覆蓋的城市治理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爲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提供數據支撐的手段。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城市宜居生活的需要。

文化鑄魂,讓城市更“美麗”。城市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主要動能,既是優質資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發展的主要載體。文化是決定城市活力、潛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推動城市發展必須大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這要求我們強化城市的人文建設,旨在打造既美麗又富有內涵的城市風貌。在四川成都,9600餘公里天府綠道串聯成網,環城綠道騎行年均超2000萬人次。“推窗見綠、開門見景、出門入園”是民衆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我們應傳承城市傳統風貌和文化多樣性,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打造鮮明文化特色。推動城市文化建設,堅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和精神氣質,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開發獨具文化魅力、深厚文化底蘊的文旅線路和產品,開展各種人民喜聞樂見、賞心悅目的文化活動,保存歷史文化遺蹟傳統風貌,結合歷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採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不斷融入現代元素,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爲一體,使城市更具魅力與活力,成爲一處令人嚮往的宜居之地。

優化服務,讓城市更“溫暖”。城市,作爲羣衆棲息的港灣,要成爲理想中的樂園,就必須在優化服務上深耕細作。以溫馨、高效、優質的生活體驗,鑄就城市的閃亮名片。在福州像這樣串山連水的綠道被稱爲“福道”,累計建設超過1370公里。福州依託城市山水資源,串聯生態空間與公共空間,打造山體生態景觀步道、街區林蔭綠道等,供市民休閒健身、親近自然。我們應致力於推動以人爲本的城鎮化進程,確保城市更加健康、安全、宜居,使之成爲人民羣衆享受高品質生活的理想空間。在提升城市服務方面,既要統籌全局,形成合力,也要精準施策,細緻入微。積極推動小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等“末梢神經”的改造進度,將智慧養老、智慧停車等特色場景納入改造當中,讓人民的城市,爲人民提供更加精準、多樣、及時、幸福的服務。

在新時代城市工作中,我們需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同時勇於創新,緊跟時代步伐。這要求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秉持系統思維,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切實做好羣衆工作。我們鼓勵人人蔘與城市發展,確保城市建設成果惠及每個人,共同書寫新時代人與城市和諧共生、相互促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