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傢伙,日本翻拍《水滸傳》,選角一個比一個出人意料

文 | 安青

編輯 | 9527喵咕君

近日,日本版《水滸傳》發佈了首支預告片,引發了中日兩國觀衆的熱烈討論。

這部改編自北方謙三的電視劇,由織田裕二飾演宋江、反町隆史出演晁蓋、龜梨和則飾演林沖,預計2026年正式播出。

對中國觀衆而言,《水滸傳》不僅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

它是最具影響力的長篇小說之一,傳播廣泛,深入人心,以往在銀幕上,《水滸傳》也是百看不厭的經典。

1998年版的中國電視劇《水滸傳》被譽爲經典之作,憑藉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入的角色刻畫,成爲了許多人心中的標杆。

李雪健飾演的宋江通過令人印象深刻,演員細膩的表演,展現了角色的權謀與矛盾,也讓小說中的人物,真就像活過來一樣。

臧金生爲了飾演魯智深增重至200斤,在重點《水滸傳》的翻牌作中,他的版本最是吸睛。

這些形象已經深深烙印在中國觀衆的心中,甚至有的角色已經和某些演員的形象綁定。

別說是日本,哪怕是孕育了《水滸傳》這部經典的土地,也很難再復刻經典。

日本此前也有《水滸傳》改編作品。

早在1973年,日本電視臺(NTV)就製作了一部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但這次的改編版本與以往都有不同,基於北方謙三的小說改編。

小說是作者北方謙三在創作的小說,雖然與施耐庵的版本同名,但放在現在的網絡上,基本等同於“魔改”。

小說做了本地化的處理,但因爲宏大的敘述,豐富的羣像,再加上北方謙三的創作,這一版的《水滸傳》頗有幾分實力。據悉,北方謙三還憑藉這一版,獲得了司馬遼太郎獎。

如今,根據他這一版做影視化改編,也並不讓人意外。

重要的是,這部劇的選角,能否得到認可。

演員陣容豪華,角色選擇出人意料

日版《水滸傳》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但角色選擇卻令人意外。

織田裕二飾演宋江,57歲的織田裕二是日本演藝界的實力派演員,曾主演《東京愛情故事》《大和號》等經典作品。

他飾演的宋江被描述爲“雖然不擅長武力,但憑藉誠實編織的語言和超凡魅力,團結夥伴,投身於壯烈的戰鬥”。

但中國網友對此並不買賬,有人直言:“這不是老年版阪本龍馬嗎?”織田裕二的氣質與傳統認知中宋江形象存在較大差異。

他是領袖,有着籠絡人心的權謀手段,而演員織田裕二的形象氣質,一直都是以英俊的外表吸睛。

哪怕現在的織田裕二美貌不及當年,可演宋江,還是給人一種撐不起角色厚重感的稚嫩。

另外,演員反町隆史飾演晁蓋,反町隆史以《麻辣教師》中的不良教師形象深入人心,他飾演的晁蓋被網友調侃看着像《麻辣教師》裡的不良教頭,形象和氣質也是背離的。

這個角色性格鮮明,爲人豪爽,敢作敢當,義字當頭。

但演員反町隆史年輕時候走的是痞帥的路線,如今年紀大了,五官臉型也走樣了,反派的氣質更重,實在和晁蓋毫無關係。

另外,日本演員龜梨和也將會飾演林沖一角,龜梨和也是日本知名花美男演員,當年憑藉《野豬大改造》走紅,說白了也是偶像路線的小生。

預告裡,他穿上盔甲拿長槍飾演林沖,可就是有些不對味,林沖是什麼人?

他南征北戰,重情重義,是一個讓人可悲可嘆的英雄人物。

在任何一個版本中,林沖的形象都是棱角分明,勇猛非常的。

可龜梨和也就算年紀大了,五官依舊透着花美男的精緻,怎麼看也和林沖的形象不契合。

幾位重要的角色都不對味,除非劇情大改,人設大變,否則恐怕很難服衆。

故事劇情魔改,梁山好漢要滅東京

當然,這一版的確在劇情上做了大改動。

北方謙三的改編版完全改變了原著的結局和主題導向。

在施耐庵的原著中,梁山好漢們最終接受招安,成爲朝廷犧牲品,一個接一個地死去,讓許多讀者扼腕嘆息。

但北方謙三的版本中,梁山好漢們不再接受招安,而是有組織、有紀律地專門反抗朝廷。

他們的目標直接明確,就是打到東京汴梁去。

這種改編雖然大膽,但北方謙三憑藉這個版本的《水滸傳》獲得了日本文學界的高度認可。

他的確爲這一部作品付出心血,只是畢竟是名著改編,加上文化背景的不同,翻車的可能性極大。

《水滸傳》深深紮根於中國文化土壤,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念、社會結構和人情世故,對於外國改編者來說理解起來並不容易。

日本改編中國名著並非首次,但每次都會引發熱議。

網友原本以爲“島國翻拍中國名著”這種事,頂多就是人物造型上跑偏,但現在看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作者認真寫了,劇情真的打磨了,比起膚淺化的改編被全網罵,最讓人可惜和無奈的是失去了真正的精髓,本土化之後只剩下梁山好漢的英勇,卻在於不見時代的軌跡。

成功的名著改編需要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和價值觀念,同時又能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和當代解讀。1998年中國版《水滸傳》的成功,源於其對 “藝術真實” 的不懈追求。

它並非單純地復刻原著,而是通過創新的視聽語言和對人性的深刻挖掘,將古典文學轉化爲現代觀衆的情感共鳴。

導演張紹林認爲,如果省略“招安”部分,便會“閹割”故事的核心,喪失對農民起義本質的批判。

這就是日版最大的問題,沒有了時勢造英雄的推動,那英雄還能立住嗎?

織田裕二能否捕捉到宋江既仗義疏財又矛盾複雜的性格?龜梨和也能否表現出林沖“豹子頭”的英勇和被迫害的無奈?這些都是觀衆關注的焦點。

而這些焦點,其實不能單純依靠演員的演技。

總之,無論結果如何,這種跨文化改編與創新,不僅豐富了《水滸傳》的藝術表現形式,也爲全球觀衆帶來了更加多元和豐富的觀賞體驗。

至於是稱讚還是罵名,市場會給出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