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血月再出現!今年第二次 這些地區均可看見

血月從東京晴空塔後方升起。(圖/法新社)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7日深夜至8日凌晨,亞洲、歐洲、非洲東部與澳洲西部的民衆,共同見證壯麗的月全食天文景觀,欣賞月球進入地球半影區與本影區,加上光線波長不同與折射現像而染紅月面的「血月」天象。

科學網站ScienceAlert與臺北天文館說明,月球繞地球公轉時,地球也繞着太陽公轉,當3個星體在太空中排成一條直線時,就會發生月食或日食。

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並恰好遮住太陽時,月球的影子便會投射到地球表面,此時從地球上特定區域觀測,太陽的光芒會被遮擋,即爲「日食」。

反之,當地球位於太陽和月球之間,且三者精準對齊時,地球會將太陽光完全遮住,巨大陰影投射到太空中。此時,月球如果剛好運行到地球的陰影區域,便無法反射太陽光,從而形成「月食」。

此外,月球繞行地球的軌道面與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面之間,存在約5度的傾角。因此,多數時候月球會從地球影子的上方或下方通過,只有滿月時,月球正好運行至兩個軌道面的交會點,月球纔有機會進入地球的陰影區,形成月食。

至於月全食發生之際,月球表面爲何會呈現暗紅色,則是因爲短波長的藍光和綠光在穿越大氣時會大量散射,只有波長較長的紅光才能抵達月球表面,使得月球在全食期間看起來呈現深紅色,因而稱作「血月」。

月食與日食不同,觀測月食不需要護眼工具或特殊儀器,只要天氣晴朗、地理位置合適,即可以肉眼安全地欣賞。9月這場月全食是今年第二輪血月,上一次發生在3月14日。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透過臉書粉專「報天氣-中央氣象署」發文說明如下:

●7日23時27分「半影食始」,月球進入地球半影區,月面稍顯陰暗。

●8日0時27分「初虧」、偏食開始,月球逐漸進入本影,月面出現缺角。

●8日01時30分「食既」、全食開始,月球全部進入本影內,月面呈現暗色。

●8日02時12分「食甚」,月球深入地影區,月面呈現暗色。

●8日02時53分,「生光」、全食結束,月球開始脫離本影區,月面呈現暗色。

●8日03時57分,「復圓」、偏食結束,月球完全離開本影區,月面恢復圓狀。

●8日04時57分,「半影食終」,月食現象結束。

氣象署指出,臺灣下一次欣賞月全食的日期是明年3月4日,屆時可見到「月出帶食」的景象,意指月亮剛升起時,就已經發生月食,因此無法看到初虧與食既。

爲何月全食的月亮是紅色的。(圖/臺北天文館月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