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法總理換人!1年內兩度倒臺 國民議會再投不信任票

前法國總理白鬍在巴黎國民議會就政府緊縮預算進行信任投票之前發表演說。(圖/法新社)

文/陳韻涵輯

法國總統馬克宏的政府8日遭國民議會投下不信任票,寫下一年內二度倒臺的紀錄,總理白鬍(François Bayrou)被迫辭職。此事件凸顯法國「三極化」政治結構下的治理失能,也讓外界懷疑,法國能否應對龐大財政赤字與民怨。

馬克宏10日任命國防部長勒克努(Sébastien Lecornu)爲新總理,這是他2017年就任法國總統後任命的第7位總理,也是2024年以來的第5位總理。39歲的勒克努過去3年擔任國防部長,聚焦法國對俄國與烏克蘭戰爭的迴應。左右兩派在野聯盟紛紛譴責勒克努的任命案,極左派的「不屈法國」共同黨魁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抱怨,政壇情勢不變,重申呼籲馬克宏下臺。

國民議會8日以364票反對、194票支持的壓倒性結果通過不信任案,上任僅9個月的白鬍9日黯然下臺。此次倒閣的核心困境在於嚴重分裂的國會,總統馬克宏的中間派聯盟、極左派的「不屈法國」與極右派的雷朋(Marine Le Pen)陣營三足鼎立,彼此缺乏合作共識,導致政府政策窒礙難行。

新總理就任所面臨的燙手山芋是,必須在今年底前通過2026年度預算,但三大陣營對財政方針的立場相悖。馬克宏聯盟反對加稅,左派聯盟反對削減社會福利,而右派則主張減少對歐盟的挹注,三極化的政治僵局使預算及其他法案過關的機率渺茫。

巴黎第一大學公法講師莫黑爾(Benjamin Morel)分析,結構性的政治三極化已使法國「幾乎無法治理」。

此次危機正值法國財政狀況岌岌可危之際,法國的國家債務已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4%,年度利息支出甚至超越國防預算。

極左派議員號召羣衆10日上街抗議,訴求馬克宏提前下臺。馬克宏則多次強調,他將會做好做滿,直到2027年任期結束。民調顯示,即便提前改選,也難以挽回國會分裂的局面。

●閱報秘書/法國雙首長制

法國採雙首長制,總統由全民直選,任期5年,主要負責國防與外交;總理由總統任命,須經國民議會認可,負責內政、經濟、教育與社會政策;總理領導內閣並對國會負責,若失去信任投票,內閣必須總辭。

法國爆發全國騷亂,工會發起「讓我們封鎖一切」示威運動,抗議民衆封鎖道路、放火,還和警方發生了衝突。(圖/法新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