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遮掩,實控人母子剛過限售期就瘋狂套現,母親直奔清倉
一切都合法,但卻很扎眼。
2020年4月,貴州三力成功登陸上交所,作爲一家手握獨門方子的苗藥公司,貴州三力備受追捧,實控人張海也拍着胸脯向投資者表示:
“我們將再接再勵,向着更高的目標邁進,與各位投資者共享成長碩果。”
然而,三年限售期一過,作爲實控人的張海、王惠英母子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提前摘取自己的碩果了。
1
2023年7月,母子二人拋出了減持計劃,未來半年要在二級市場減持不超過6%。
按照A股的相關規定,實控人3個月內競價交易減持不能超過1%,大宗交易減持不能超過2%。
也就是說,二級市場3個月的減持上限是3%,半年的減持上限是6%,張海、王惠英母子是按照頂格來操作的。
最後是指標全給母親王惠英用了,2023年7月-2024年1月,王惠英減持了5.7%的股份,套現了2億。
然後休息了半年,2024年7月,母子二人又拋出計劃,未來三個月要在二級市場減持不超過3%。
按照上一次的規律,這3%的指標應該還是母親王惠英使用,而頂格完成減持之後,王惠英持股比例就只剩2.7%了。
2.7%的比例,再來一次3個月的減持計劃就可以清倉了。
當然,兒子張海也沒閒着,近日,貴州三力發佈公告,張海將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出售5.12%的股權,可套現2.2億,與當前股價相比打了個八五折。
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能用的方式都用上了,母子二人對於減持套現的態度是毫不遮掩、相當堅決啊。
2
也許你從未聽說過三力製藥,但你一定對一種叫“開喉劍”的噴霧型中成藥有印象,專制咽喉相關疾病。
或者說,如果你家有幼兒,你可能還給孩子用過,兒童版開喉劍在咽喉疾病中成藥市場佔比相當高,在藥店零售市場和醫院都排在前列。
“開喉劍”就是貴州三力的主打產品,甚至可以說是脊樑產品。
最關鍵的是,開喉劍2005年就註冊了專利,同樣的苗藥配方,別人沒法做噴霧劑,所以貴州三力獨自睡了很多年的寬牀。
也正是這個獨特的優勢,讓貴州三力得以成功登陸上交所。
不過,事情總有兩面性,過去相當長時間內的優勢,如今卻逐漸變成了劣勢,專利保護2025年將到期,獨門優勢將不復存在。
可以預見,專利保護一旦失效,同類競爭對手就會出現並增多,可能會大大壓縮貴州三力原有的市場空間。
2020年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開喉劍兩款噴霧劑(兒童、成人)的銷售收入佔了貴州三力總營收的96.54%。
上市3年來,即使通過收購外部資產引入了新的藥品,但開喉劍的營收佔比仍高達近80%。
作爲脊樑產品的開喉劍一旦失勢,貴州三力就不輕鬆了。
3
同樣是中藥,雲南白藥、片仔癀這麼多年了仍是獨門子,爲什麼開喉劍只有20年保護期?
沒法比,不是一個量級的。
雲南白藥、片仔癀的配方在國家手裡,早就被定位爲絕密級保護品種了,具有終身保密的特權,可以永久不公開,誰也沒辦法搞同類競爭。
絕密級別之下還有一種國家級長期保密品種,包括安宮牛黃丸、華佗再造丸、六神丸、麝香保心丸、龜齡集,它們也相當於永久保密了。
而開喉劍是沒有這種古方待遇的,源自苗藥配方,自己根據現代製藥方式做了改進後,2005年申請了發明專利保護,以獲得獨家權利。
我國發明專利的保護期是20年,也就是20年之內別人不能照抄,但20年之後,就各看本事了。
這正是貴州三力未來最大的不確定性。
4
貴州三力的創始人並不是張海,而是其父親張樂陵。
三力製藥創立於1995年,張樂陵花了10年時間才奠定了三力製藥的市場基礎,也就是開喉劍自2005年起獲得了專利保護。
但張樂陵沒能看到開喉劍稱霸市場的時刻,2011年張樂陵就去世了,之後張海接班,2014年起,開喉劍成爲同類藥物的No.1。
張海是85後,海歸留學生,接任總經理的時候才26歲,2018年被選爲董事長,至今也不到40歲。
從貴州三力這些年的發展來看,張海算得上是個合格的接班人,2013年貴州三力的營收只有1.6億,2023年已超過16億,10年10倍。
不過,利潤有些不盡人意。
高達73%的毛利率,最後淨利率只有18%,絕大部分的錢都用來找銷售門路去了。
2019年-2023年的數據顯示,貴州三力年均銷售費用率45%。
相比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就相當可憐了,長期不足1%,2023年算是最高的,也才1.87%,這難免給人一種多年來研發都在吃老本的感覺,整個公司就守着一個開喉劍搞伙食。
5
貴州三力沒有什麼債務負擔,資產負債率40%,財務費用多年來都是負數,也就是說,幾乎沒有有息負債。
但實控人張海似乎有些資金壓力,股東信息顯示,張海質押比例已達50%。
當然,也可以把這質押看成是另一種形式的套現,融資額大約9個億。
大約一個月前,張海剛宣佈1.7億受讓上市公司永吉股份5.24%的股權,永吉股份是做煙標和包裝的,也是貴州三力藥品包裝盒的供應商。
看起來,張海是要把醫藥籃子裡的雞蛋放一些到別的籃子裡面去。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可以理解,只是,母子二人這騰挪的節奏有點瘋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