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綠色轉型 打造「零碳園區」 年省百萬電費

零碳園區風起杭州打造綠色轉型高地。圖爲繭SPACE產業園零碳示範園。(中新社╱臨平區委宣傳部提供)

中新網6日報導,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繭SPACE產業園零碳示範園項目,入選2024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應用場景。這個聚集生物醫藥、配電裝備製造等多業態的產業園區,正以綠色低碳設計爲基底,打造零碳轉型的物理載體。

報導稱,「園區空調可以隨着外部溫度實現自我調節,天氣炎熱時溫度就會降低一些;公共區域的LED燈結合人體智慧感應器,可以設定在人離開的一定時間後自動關閉,避免過度供暖、制熱、照明,不降低舒適度的同時節省電力,實際節能效率4%左右。」項目投資建設方——杭州極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國興介紹園區內樓宇節能改造。他將園區實現低碳乃至零碳的思路,總結爲替碳、降碳、固碳、易碳四個路徑,正是降碳環節重要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零碳園區並不意味着完全的零排放,而是指通過規畫、設計、技術、管理等方式,使園區內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準,並具備進一步達到「淨零」條件的園區。

因此,推進低(零)碳園區建設,做好「加減法」很重要。園區屋頂之上,鋪設着裝機容量2023.54kWp的分散式太陽能電站,平均每年可提供約212萬kWh的綠色電能,讓陽光直接轉化爲「生產力」。

園區之內,建設有光儲充一體化太陽能停車棚,總功率34.8kWp。以100kW/215kWh鋰電池儲能櫃和330kW高效逆變器,配合自研能量管理系統GEMS,實現「自發自用、餘電存儲」的能源循環。

據測算,該項目太陽能年發電量212萬度,年發電效益158萬元,年節電收益10萬元。此外,該專案還減少配電增容3000KVA,節省費用約100萬元,並將園區綠色能源佔比從0%提高到63.2%。

「這樣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小微零碳園區解決方案,也爲各類民營產業園區零碳建設和運營打造了可複製可落地的工程樣板。」杭州市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嬿說。

作爲浙江首個民營低零碳產業示範園,曹國興直言,當時在打造這個園區時並沒有想那麼多,更不知道會是成爲「第一家」。

「現在很多企業都安裝了太陽能太陽能,但對安裝過後能帶來的價值和收益並沒有系統整合,更是缺少對綠電、太陽能等的系統性串聯。」曹國興希望通過自己的場景化的打造,將零碳園區打造成可複製、可推廣、可落地的案例,更廣泛地推廣開。

「臨平區綠色能源基礎紮實,2024年綠色能源產業生態圈總產值佔全市的19.2%。」在杭州市臨平區經濟資訊化和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戴勁看來,臨平建設零碳園區有自己的優勢,一是產業基礎好,有一大批工業領域的製造型企業和生產領域的綜合性服務商;二是經濟實力比較強,工業用能和居民生活用能的需求量都非常大,應用場景非常廣闊。

臨平區所在的杭州市,是大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在這片創新熱土上有1700餘個產業園區,既是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也產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建設零碳園區這一建設「綠色轉型高地」尤爲重要。

近年來,杭州明確要推進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建設,探索試點「零碳(近零碳)園區」,開展多技術、跨領域集成場景展示,將園區、工廠配建新能源項目和開展節能改造作爲評價認定零碳園區、綠色低碳工廠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