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那些事:“聰明”的航天材料
新華社哈爾濱4月24日電(記者楊思琪、姜思妮)在深空極端環境下,特種材料如何保持性能、防止顏色脫落?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之際,記者實地探訪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館,在一面特殊的五星紅旗上找到答案。
在哈工大航天館探火展區,“天問一號”探測器模型吸引不少參觀者圍觀。2021年5月,“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成功着陸,我國成爲第二個登陸火星的國家。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館,學生參觀“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國旗演示樣件。新華社記者 姜思妮 攝
在“天問一號”的一張深空“自拍”照上,探測器側面的一面五星紅旗格外耀眼。這面國旗上使用了一款“聰明”的航天塗層材料,不僅可以抵擋強烈的輻射,還能經受住極端高溫和低溫的挑戰。
這種塗層材料的“作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教授吳曉宏團隊。這面國旗是爲此次任務專門設計與研製,尺寸約爲39釐米×26釐米,稍小於一張A3紙,重量僅爲144克。
吳曉宏介紹,爲儘可能將國旗減輕重量、保持性能,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科研攻關,開發出一種特種功能材料。作爲塗層材料,它集抗輻照、低揮發和耐高低溫交變等性能於一體。歷經輻照、高低溫交變、低溫存儲等多輪次“考覈”,它才得以應用在探測器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哈工大的本科生錄取通知書裡,有一枚造型爲“HIT”(哈工大英文縮寫)的書籤,正是採用了這種超級塗層材料,爲學生送上“宇宙級浪漫”。
與此同時,這面國旗的展開方式也很特別,其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古代卷軸畫,由哈工大研究團隊突破多項技術瓶頸,創新應用智能材料實現可控動態展開,向世界展現一抹亮眼的“中國紅”。這項技術具有可靠性高、結構簡單、重量輕等優點,如今已經成功用於衛星柔性太陽電池陣的可控展開,大幅降低商業航天器的成本。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館裡,很多小朋友前來參觀。新華社記者 姜思妮 攝
一面紅旗是一代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縮影。多年來,哈工大科研團隊在航天領域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爲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撐。
“讓科技賦能航天夢,是我們不變的追求。”哈工大計算學部2021級本科生尹博即將攻讀碩士研究生,從事低軌衛星、衛星物聯網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他說,作爲一名新時代的航天學子,自己將接續奮鬥、勇攀高峰,爲探索浩瀚星海、圓夢航天事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