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擬按重量收費,體重重的乘客要多付錢?
2008年,美國航空公司成爲美國第一家對托運行李收費的大型航空公司,將15美元的收費作爲一項削減成本措施的一部分。從那以後,其他航空公司也採取了類似的收費措施,而且這些年來價格一直在穩步上漲。現在,一場新的爭論出現了:航空公司是否應該根據乘客體重向其收費,以幫助減少燃料消耗和降低排放。
2013年,薩摩亞航空公司推出了“肥胖稅”,乘客根據體重付費,但這一做法並未廣泛流行。
2024年2月,芬蘭航空公司擴大了其體重數據收集計劃。該航空公司現在要求乘客在赫爾辛基機場自願稱自己和隨身行李的重量。這項數據收集將持續三個月,涵蓋申根區內的短途航班和長途航線。
芬蘭航空公司的做法是匿名的,除體重數據外只記錄年齡、性別和艙位等級。收集到的信息將用於更新該航空公司2025年至2030年期間飛機的平衡和載重計算。
這些發展情況表明,航空業對探索基於體重的策略以提高運營效率和制定潛在的未來定價模式越來越感興趣。
在福克斯新聞APP上閱讀
最近一項研究詢問了1012名美國成年人對按體重收費的看法。該研究考察了三種定價方案:常規票價(有固定行李限額)、“體重臨界值”方案(體重超過160磅的乘客需額外付費)以及“按體重計價”模式(機票價格取決於每個人的體重)。
結果顯示,體重較輕的乘客更傾向於按體重計費的方式,而體重較重的乘客則更喜歡現行的收費制度。然而,近一半體重較重的受訪者仍對這個想法持開放態度。
年輕旅客、經常坐飛機的旅客和比較富裕的乘客更有可能支持按體重收費。
該研究還顯示出對公平性的擔憂,近60%的人擔心可能會有歧視現象。儘管存在這些擔憂,研究人員認爲,討論按體重定價這種減少航空旅行對環境影響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基於體重的航空公司定價的潛在實施超出了簡單的經濟學範疇,涉及到複雜的環境和社會公平考量。氣候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模式可以通過在乘客體重和燃油消耗之間建立更直接的關聯來顯著減少碳排放。環境專家計算得出,飛機上每增加一磅重量都會增加燃油消耗,一些估計表明,飛機總重量減少1%可能會節省大約0.75%的燃油。
這些數據爲對體重敏感的定價策略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科學論據。然而,這種方法引發了有關身體多樣性、可及性和潛在歧視的關鍵倫理問題。殘障權益倡導者認爲,這種定價可能會對那些患有疾病或身體存在不受自身控制的差異的個人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
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如先進的輕質材料和更省油的飛機設計,最終可能爲減少航空業的碳足跡提供替代解決方案,從長遠來看可能使基於體重的定價變得不必要。隨着爭論的繼續,航空業面臨着在環境責任、經濟效率和包容性客戶體驗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
你認爲航空公司應該專注於基於重量的定價以減少排放,還是有更好的方法使航空旅行更加環保?到Cyberguy.com/Contact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