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中教育基金會參訪雲林 盼結合地方創生展現永續契機

▲韓中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中韓文化基金會參訪臺灣鯛生態園區。(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遊瓊華/雲林報導

韓國韓中教育基金會訪問團、中華民國中韓文化基金會今(24)日參訪雲林縣智慧農業發展成果。縣長張麗善致詞時表示,智慧科技與永續發展是地方創生的關鍵。透過國際合作與科研推動,期望讓雲林成爲結合智慧、療愈與文化的示範縣,展現臺灣在全球智慧城市與生態療愈領域的軟實力。

參訪團在縣府計劃處安排下,參訪宏升芽菜公司、臺灣鯛生態創意園區,瞭解雲林縣智慧農業、智慧漁業科技轉型,及農漁業結合地方創生成果。訪問團對於農業智慧轉型與全循環零廢棄具體行動方案,留下深刻印象。

▲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秋山回贈禮物感謝縣府精心安排參訪行程。(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縣長張麗善縣長、縣政總顧問張清良於訪問團參訪臺灣鯛生態園區時,出席接待。贈送臺灣咖啡給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秋山、韓中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韓國清州大學校長金潤培等參訪團成員,兩人也各回贈禮物,祝福兩國友誼長存,人民平安幸福。 張麗善指出,雲林縣近年積極推展多項智慧應用,包括智慧農業、智慧漁業、智慧畜牧、智慧防災、智慧救護、智慧長照與智慧校園等,全面與科技接軌,開創農業與地方創生的新契機,去年成爲亞洲唯一入選ICF國際智慧城市TOP7城市,成果斐然。

雲林在地方創生同樣成果豐碩,其中「宏升芽菜」獲選爲全臺十大傑出神農獎之一,更在「創業歸故里」計劃中勇奪亞軍,展現地方農業創新與地方創生成果。臺灣鯛生態園區是農漁業結合地方創生典範,不僅將傳統一級養殖漁業,提升爲六級發展觀光與休閒產業,更成功結合智慧科技與生物科技,把傳統養殖漁業打造全循環零廢棄利用產業,成爲智慧農漁業與永續發展的典範。 張麗善進一步提到,縣府團隊於2023年赴韓國參訪,與忠南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在森林療愈與精準醫學領域的合作。期望於草嶺516公頃孟宗竹林進行實驗,針對肌少症、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症等現代人常見病症,開發具療愈效益的「自然處方箋」。進一步透過國際合作,推動「無療而愈的森林」概念,打造雲林成爲亞洲森林療愈研究與觀光的重要基地。

▲縣長張麗善致贈臺灣咖啡給金潤培理事長等參訪團成員。(圖/記者遊瓊華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