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韓國急盼“拼經濟促團結”新總統

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道 韓國《東亞日報》網站5月7日刊登題爲《下屆總統的最大課題是“搞活經濟和國民團結”》的社論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東亞日報》4日至5日以全國1013名成年男女爲對象進行輿論調查。針對“下屆總統需要解決的最大課題”,40.7%的受訪者選擇“搞活經濟和確保未來增長動力”,21.7%的受訪者選擇“緩和社會矛盾和增強國民團結”。接下來的回答依次爲“修憲等政治改革”(11.8%)、“關稅談判達成一致等韓美關係穩定化”(10.3%)、“應對低生育高齡化”(7.1%)、“應對朝核威脅及加強軍事力量”(2.6%)。

現在距離6月3日總統選舉還剩不到一個月,國民們正在期待能夠解決溫飽問題的“經濟民生總統”、克服韓國社會矛盾和分裂的“國民團結領導人”。這是與地區、政黨、理念傾向無關的共同優先課題。韓國文化廣播電臺4日對1006人的調查結果也與此相似。在文化廣播電臺的調查中,回答者們認爲總統候選人最需要注意的政策是“經濟增長、創造工作崗位”(45%)和“國民團結”(20%)。

這樣的調查結果反映了不安定的國內外環境帶來的國民危機感。韓國經濟陷入了內部負增長、外部全球關稅戰的內憂外患。出口、投資、消費均失去動力,持續出現“無翼墜落式”下滑。嚴重的內需停滯使國民陷入無限痛苦之中,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拋出的關稅炸彈要求韓國經濟發生結構性變化。半導體等特定品種生產和僅依靠美國和中國的以出口爲中心的增長模式遇到瓶頸,但合適的未來增長動力仍未顯現。

而且,韓國政治從去年12月3日緊急戒嚴到總統彈劾案、“代代代理”體制,混亂和不安持續了5個多月。少數派總統和國會多數派之間出現極端對立,這本應通過政治解決,雙方卻試圖用力量解決,結果是提前舉行總統選舉。民心一分爲二,無論誰當選總統,如果不說服反對的另一半,就只能陷入另一個分裂的泥潭。

國民在期待克服這種千鈞一髮危機的最佳人選。搞活經濟和國民團結不是兩碼事。沒有經濟恢復就不能團結國民,沒有國民團結也不能挽救經濟。此次大選應成爲韓國經濟重返增長軌道的轉折點,並進而成爲挽救即使遭遇反對也要堅持的諒解政治的契機。國民渴望爲不安的現在和不確定的未來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