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2+2磋商 韓不開放米和牛肉
熱門話題
韓國政府談判代表呂翰九22日啓程訪美,與美方高層舉行「2+2」經貿磋商,爭取在最後10天內避免韓國產品遭到額外關稅。同時,歐盟23日宣佈,若歐美出現無協議狀況,擬對總值100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相同比例的報復性關稅。
此次磋商將於25日舉行,韓方由呂翰九與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領銜,美方則由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參與。呂翰九出發前透露「情勢非常嚴峻」,韓國各部會也同步啓動外交攻勢,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已先一步於20日抵美;外交部長趙顯也將會晤國務卿盧比歐,意圖在多方中爭取突破。
韓國政府提前於22日召開會議,決議不以開放米與牛肉市場作爲談判籌碼,避免對農業造成衝擊。政府轉而考慮擴大能源作物進口爲替代,如生質乙醇用玉米及其他非糧食作物,以降低國內壓力並示好華府。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政府同時也在地緣安全與數位主權上劃下紅線。據《朝鮮日報》報導,韓方已拒絕向美國企業提供高解析度地理空間數據,讓潛在談判籌碼再減少一項。
國土交通部主張,解析度50公尺的數位地圖可能暴露軍事設施與基礎設施位置,尤其兩韓目前僅處於停戰狀態,應該優先考慮國家安全。資訊部則以烏克蘭戰爭爲例,稱烏正是因爲出口數據才招致高精度的無人機襲擊。政府擬於8月11日貿易談判截止後正式通知Google與蘋果,保持歷屆政府拒絕同類申請的立場。
與此同時,歐洲也準備針對美國強硬反制。歐盟委員會23日宣佈,將整並210億與720億歐元的商品清單,祭出30%關稅的新版報復方案。知情人士透露,清單涵蓋波音飛機、汽車與威士忌等產品,涉及美國對歐盟出口額三分之一。
此計劃代表歐盟對美方態度轉趨強硬。貝森特先前在彭博的訪問批評歐盟缺乏「日本式創新方案」,且成員國協調存在問題。德國更表態有意動用反脅迫工具(ACI),可限制美企進入歐洲市場、課稅或限制美資。但反脅迫工具需要取得多數成員國同意,目前尚未進入正式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