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到 女性養生首重下半身

對於女性而言,寒露節氣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下半身受寒」。(林周義攝)

今(8日)迎來寒露,因氣候進入深秋,氣溫逐漸降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得名「寒露」。雖然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入冬趨勢不如北方明顯,但節氣轉換帶來的寒氣、溼氣仍影響人體健康。專家提醒,女性在此時容易下半身受寒,應避免穿短裙、裸足,可在睡前以足浴加3滴姜或玫瑰精油溫暖身體,幫助氣血循環順暢。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指出,寒露節氣最容易讓關節痠痛與女性寒凝問題浮現。氣溫下降會使末梢循環變差,關節、子宮與卵巢等部位容易受寒。長者要小心誘發舊傷或關節疼痛,可選擇具有溫經散寒、促進循環效果的精油,如姜精油、杜鬆漿果精油、黑胡椒精油,搭配按摩油輕柔塗抹膝蓋或小腿,建議以1滴精油加5ml基底油的比例調配。按摩後再熱敷,可提升經絡循環與筋骨柔軟度。

對於女性而言,寒露節氣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下半身受寒」。足部有三條陰經循行,其中的肝經與生殖系統密切相關,一旦受寒,常出現經痛、血塊、腹冷等。賴睿昕建議女性避免穿短裙、裸足,保持足踝與腹部溫暖。

若體質偏寒,可於睡前以足浴加3滴姜或玫瑰精油溫暖身體,幫助氣血循環順暢。另可取1滴杜鬆或姜精油稀釋後,順時針按摩陰陵泉穴位3至5分鐘,減緩寒溼堆積,對女性生理期不適或下肢關節舊傷者都有良好保健效果。另外,也可準備甘麥紅棗茶,使用甘草10克、浮小麥10克、紅棗5顆,以300cc熱水沖泡,調和身心、緩解緊張。

賴睿昕提醒,節氣轉換時,氣血易受外寒干擾,若能結合精油芳療的暖經作用,不僅能防病於未然,更能調養情緒與睡眠,達到內外兼顧的養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