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血月」壟罩夜空 厄運將至?命理師給答案

命理師提醒人們避免直視「月全食」,或長時間待在戶外,以免染上「邪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7日)入白露節氣,翌晨(8日)迎來15年最長「血月」,全食達1小時23分。古人視血月爲兵戈與災禍的徵兆,如今則被科學解釋爲壯麗天象。究竟它是凶兆還是奇觀?命理師也給出解析。

楊登嵙解釋,「月食」又稱「月蝕」、「月噬」,俗稱「天狗食月」,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幾乎呈一直線,月球進入地球陰影時,便會出現此天文現象。由於地球軌道面與月球軌道面有約5度交角,因此並非每逢滿月皆發生月食,但全球每年仍至少有兩次。

楊登嵙說,8日凌晨的「月全食」將於0時27分初虧,至3時57分復圓,全程肉眼可見,最精彩的全食階段則在1時30分至2時53分,其中2時12分爲「食甚」,月球完全進入本影並轉爲赤銅色,形成俗稱「血月」的景象。月色變化與地球大氣折射作用相關,亦爲科學研究的重要依據。

此外,本次月全食還將伴隨「紅月掩星」,寶瓶座82號恆星將於1時30分被遮掩,2時29分復出,是相當罕見的觀測機會,民衆只需選擇西邊開闊地點,以肉眼或雙筒望遠鏡即可欣賞。

然而在傳統信仰中,血月常被視爲不祥徵兆。楊登嵙解釋,道教、佛教皆認爲「血月」象徵天地陰陽失衡;古代更流傳「血月見,妖孽現」的說法,認爲此天象預示災難。唐代《開元佔經》記載「月已蝕而青者,爲憂;赤者,爲兵;黃者,爲財;白者,爲喪;黑者,爲水」,不同顏色皆被賦予象徵意義。

楊登嵙分析,古人認爲月食期間陰陽磁場混亂,恐招致厄運,故多以擊鼓祈福以解災。《周禮‧地官‧鼓人》便有「救日月則詔王鼓」的記錄,民間更有「天狗食月」的說法,提醒人們避免直視或長時間待在戶外,以免染上「邪氣」。楊登嵙提醒,月食實際持續僅約1.5小時,對人體無害,若要觀賞,建議挑選適當地點或在車內、屋檐下,避開直曝即可安心欣賞。

★最近財運走旺?哪裡會有飛來桃花?快上《中時新聞網》LINE,鍵入自己的「星座」名稱或「運勢」搜尋。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命理、占星等說法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