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單月出生率飆速30多年最快 臺出生人口仍新低…原來從這裡先下手
示意圖/ingimage
文.數位內容部整理
韓國4月出生嬰兒20717名年增8.7%,創1991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
外媒報導,韓國統計廳表示,4月出生嬰兒20,717名,比去年同期增加8.7%,創下1991年4月以來的最大月增幅,這一增長態勢,延續去年開始的積極趨勢,出生率已連續 10 個月上升,但儘管如此,整體生育率仍低於人口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s)。
臺灣5月出生人口數僅8433人創新低,連續53個月「生不如死」
那我們臺灣呢?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今年5月全臺出生人口數僅8433人,跌破8500人關卡,也創下歷史新低點,死亡人數則爲15382人,臺灣已連續53個月「生不如死」。
臺灣是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據國發會2024年10月發佈數據,預計未來25年內,老年人口扶養比將從 28%攀升至73%,成爲全球最高之一。
至2070年,臺灣總人口將降至1,497萬人,較最新統計2335萬人減少36%,且扶養壓力沉重,屆時每1位青壯年人口就必須須扶養1名老年人,嚴重考驗未來的年金財政穩定性。
韓國結婚率上升加上30歲女性人口增長,各種生育促進政策推出發酵
回頭看韓國的生育促進政策,是從哪部分來下手?韓國統計局官員表示,出生率上升似乎受到去年以來結婚率上升、30歲出頭女性人口增長以及各種生育促進政策的影響。
4月共有18,921對新人結婚,較去年同期成長4.9%,這也是結婚數量連續第13個月成長。
韓國智庫建議女孩提早入學以提高生育率
韓國婚姻和生育之間存在着強烈相關性,非婚生子女很少,使得結婚人數成爲未來生育趨勢的關鍵指標。
所謂的「回聲潮世代(戰後嬰兒潮的孩子們,多半指Y世代)」出生於1991年至1995年間的龐大族羣,如今年齡介於29-34歲間,正進入婚姻與生育的黃金年齡。數據顯示,30-34歲女性的數量從2020年的151萬增加到今年5月的165萬人。
然而,官員們對這一趨勢的可持續性仍持謹慎態度。韓國總生育率(即一名婦女一生中預計生育的平均嬰兒數量)仍處於0.75危機水平,遠低於在沒有大規模移民的情況下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
聯合國最近的一份報告將韓國列爲「超低生育率」國家之一,計算出韓國在30年內恢復到可持續生育率的可能性爲0.1%。
各級政府、大公司發起積極行動,慷慨現金補貼到給約會計劃
近年來,各級政府乃至大公司都發起積極行動,來扭轉人口下降的趨勢,從慷慨的現金補貼到約會計劃。
專家將韓國人口危機歸咎於多種因素,包括飆升的住房成本、激烈的教育競爭、苛刻的工作文化,以及年輕一代對婚姻和家庭生活態度的改變。
由於職業方面的考慮和傳統性別角色的負擔,女性也越來越多推遲或放棄生育。
李在明將人口復甦作爲新政府的基石
而新當選的總統李在明,已將人口復甦作爲新政府的基石。他建議包括爲所有新婚夫婦提供1億韓元(約214萬臺幣)貸款,根據所生子女數量免除債務,將兒童津貼發放年齡擴大到18歲,並實施家庭友好型稅收改革,該改革以法國的家庭商數制度爲藍本,通過調整家庭子女數量來降低家庭稅收。
不過仍有專家質疑,僅靠財政誘因是否能扭轉人口下降的趨勢。
首爾大學經濟學家洪錫哲表示,雖然政府政策似乎旨在降低與結婚和生育相關的成本,但他懷疑這是否會導致出生率反彈,他認爲需要努力解決的是結構性社會問題。
林萬億:少子化對策要往前思考,怎麼從交友、結婚階段着力
至於臺灣部分,今週刊曾報導,年輕人婚都結不了,確實是少子化最嚴重的關鍵之一。臺大社工系名譽教授、前政委林萬億指出,「政府這幾年主力是從降低育兒家庭負擔下手,對於政策目標較不明的未婚族羣,確實沒有太多關注。」
林萬億坦言,現行少子化對策的確要開始往前思考,怎麼從交友、結婚階段就着力,鼓勵更多年輕人走入婚姻、生子。
新加坡、日本做法多元,但刺激生育效果仍有限
林萬億觀察,新加坡和日本都有支援婚姻相關措施,像是提供結婚基金、公共住宅優先分配權,日本各縣也舉辦多元活動,鼓勵年輕人出門交朋友。「這些作法,臺灣未必適用,但既然現在想破頭了,刺激生育效果仍有限,顯然一定還有遺漏之處,須要往前更細緻規畫。」
結婚與生育相互連動,是東亞國家特有現象,臺灣過去40年間,非婚生育率均在3%、4%遊走,日本、韓國更低於3%,西方國家則展現截然不同的國情,美國及英國非婚生比率均超過4成,瑞典破5成,法國高達6成,多數民衆在做生育決策時,婚姻關係不是必然的先決條件。
少子化問題困擾臺灣已久,背後成因盤根錯節,任何對策都需要時間發酵,難以立竿見影,重要的是,這張看錯問題、漏寫答案的考卷,最終能否填上正解,若考生沒有能力修正錯誤,再怎麼重考,註定不會及格。
延伸閱讀:
本文授權自今週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0056配息1.07元連5季高水準?年化配息率12%還能填息…強大底氣來自它!除息日發息日在哪天
69歲金鐘主持人王浩一猝逝!駕車不適停路邊後沒再醒來…5天前母親剛走,許悔之發文悼念:電話中他如小孩般啜泣
臺幣27.5元「楊金龍防線」,能靠央行柳樹理論守住?3個升值柴火曝光!出口商壽險業最壞打算要做足
政府發1000元全民皆可抽、7月開放登記!這兩類人不用抽就有…領取方式、資格、怎麼使用一次看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