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軍演無劇本 國防學者蘇紫雲:磨練基層部隊應變能力

國軍7月9日起將進行爲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實兵操演,國防學者表示,過往漢光軍演被認爲「按表操課」,自去年起改採無劇本、無預演方式,將能磨練基層部隊的臨機應變能力,並檢證防衛作戰計劃可行性。

針對今年「漢光41號」演習,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指出,國軍從去年「漢光40號」實兵演練開始,就落實無劇本、無預演等實戰化訓練,今年實兵演練期程由去年的5天4夜提升到10天9夜,進行實兵、實地、實時、實裝演練。

實兵演練重點,顧立雄說,將演練灰色地帶侵擾應處、快速反應備戰部署、戰略溝通運作機制、動員部隊戰力恢復、重層縱深防禦部署、新式裝備作戰效能、精進後勤支援能量、軍民整合協調運作等8項。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顧立雄上任後推動的軍事改革核心,最重要的是組織文化革新,像是以「減法思維」減輕官兵日常負擔,轉而能專注迴歸戰訓本務,漢光演習採無劇本操演方式進行,就是要屏除過去漢光軍演給外界「按表操課」觀感。

蘇紫雲指出,以無劇本方式進行演習,將能讓旅、營、連級主官得以磨練臨機應變能力,儘管沒有編設假想敵,但透過實戰化訓練方式,能考驗從作戰區以下各級部隊,自接到命令後的處置,以及如何機動到戰術位置應處等作爲。

國防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表示,目前臺灣面臨中共軍事全面威脅,國防建軍則處在傳統兵力和不對稱戰力建構之間的拉鋸階段,透過漢光實兵操演可檢證防衛作戰計劃可行性。

今年漢光軍演將有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陸射劍二防空飛彈、拖式2B反裝甲飛彈,以及各型無人機等新式裝備參演。舒孝煌以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爲例指出,國軍新裝備籌獲不是直接取代舊裝備,海馬士的火箭彈射程達70公里,已超過傳統火砲射程,陸軍該如何具備目標獲得與前進觀測能力,火砲部署方式如何改變,都是需要進行驗證的項目。

對於漢光軍演不編設假想敵,舒孝煌表示,美國空軍舉辦的紅旗演習(Exercise Red Flag)編設有完整假想敵紅軍部隊,藉此讓參演部隊能透過對抗,取得完整的經驗與教訓;因此,國軍的演習仍應編設假想敵部隊,藉此模擬共軍作戰能力,檢驗國軍現有戰力是否足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