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代表團探尋DeepSeek誕生秘密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道 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7月8日報道,DeepSeek(深度求索)爲何誕生於杭州?韓國代表團此次杭州行正是爲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而展開的。在參訪浙江省政府時,代表團確認了“支持但不干涉”的政策立場,而在走訪“杭州六小龍”之一的強腦科技和雲深處科技時則感受到了青年企業家的蓬勃熱情。

最後一塊拼圖是在浙江大學找到的。“深度求索的CEO(首席執行官)樑文鋒就是這所學校的校友。浙江大學是否擁有培養人工智能(AI)創業人才的獨門秘訣?”面對西江大學經營專業研究生院教授鄭有信的提問,浙江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艾妮表示,“可以關注一下我們爲創新和企業家精神而設立的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ITP)課程”。據瞭解,樑文鋒也是該課程的畢業生。

ITP課程設立於1999年,隸屬於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這是一個旨在支持學生創業的特別項目。艾妮介紹稱:“每年會從非經營類專業的大二學生中選拔大約50人,進行專門的創業與企業經營培訓。”

ITP課程又稱爲“未來CEO班”,這一課程已培養出衆多知名企業家,包括電子信息工程系出身的樑文鋒、羣核科技創始人黃曉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以及中國頂尖AI數據服務公司每日互動的創始人方毅等。

關於中國大學的辦學自主權,現場也引發了討論。當被問到“誰來決定學校的招生名額”時,艾妮回答稱,“總人數由教育部確定,但具體學科的教學運營則儘可能由學校根據產業需求自主決定”。她以今年新設立的“AI+X”特別班爲例,說明了大學在課程設置上的靈活性。

這一課程面向非AI專業的學生教授AI知識。來自上海復旦大學的學生也可赴浙江大學參與“AI+X”課程學習。華東五所名校——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開設了該課程,且互認學分。對此,韓國漢陽大學中國地區通商學系教授白西寅評價稱,“這種程度的大學自主權可謂‘終極版本’”。

那麼,韓國的情況如何?延世大學前校長金用學感慨道:“因爲在未獲教育部許可的情況下售賣咖啡被批評,這就是韓國大學的現實。在這樣的氛圍中,又怎能培養出AI人才?”他指出,各類規制使得韓國大學難以靈活應對產業需求。

首爾大學工程專業研究生院教授李正東在離開座談會會場時說:“在中國,羨慕他們大學的自主性。”結束浙江大學的訪問,返回酒店的巴士上,氣氛略顯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