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遭虐怎發現? 專家曝一解方揪出「未爆彈」
北市文山區某幼兒園疑似不當對待幼兒案,至少8人受害。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今指出,在幼教現場,行政機關不可能一直及時發現孩子被不當對待,當幼兒園內控機制失靈時,就必須透過外控,建議應加強稽查頻率和人力。
許雅荏表示,目前教保人員服務條例2023年上路後,不當對待相關案件一直出現,代表在制度還未被建立之前,不是代表沒有不當對待的案件,而是沒有法令依據去調查、認定到最後裁罰。
她認爲,法令依據是促使行政機關一定要去做調查,但是不當對待事件仍不斷上升,因爲在幼教現場,行政機關不可能一直及時發現孩子被不當對待。
許雅荏說,反而是幼兒園本身要有內控機制,最主要是園長有沒有在管理幼兒園,對於事件結果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如果教保員發生偶發事件,園長就應介入,怎麼可讓同一人不斷對孩子做出不當行爲?當內控管理失靈時,就必須要透過外控。
她建議,教育局應該不定期稽查幼兒園,或從家長端去搜集資料,例如不經幼兒園管道去投遞滿意度調查問卷給家長,瞭解家長對於幼兒園的回饋,進而發現該園平時管理狀況。
許雅荏也提及稽查人力長期不足,幼兒園被稽查的頻率低,園方會認爲根本不會有外控人士來稽查,而且幼兒園評鑑強度弱,基礎評鑑過後,就不會有外力介入。市府應加強稽查頻率和人力,同時要有蒐集家長回饋的機制,讓相關管理單位有所依循,瞭解哪些幼兒園可能是未爆彈,需強化稽查。
她強調,工作紀錄器(監視器)不是要來監視教保員,而是在少子化之下,如何在事件發生後,運用工具去釐清事情始末,園方管理層面則可成爲與教保員討論、精進的方式。
北市文山區某幼兒園疑似不當對待幼兒案,至少8人受害。圖/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