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龍頭首談關稅戰 長榮「China+1」進行中 供應鏈重組不易

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圖/黃琮淵攝)

川普關稅重挫全球供應鏈,與美國USTR 301條款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及造船行業的調查,更讓航運業界重震,長榮海運25日法說會上表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量在泛太平洋航線的佔比已從 2017年的69% 降到 2024年的59%。這反映出「China Plus One」的策略正在進行,但供應鏈重組仍不容易,轉口貿易也仍然活躍。

長榮海運表示,爲應對關稅戰引發的市場波動,航運業目前採取空班、減班或撤線等措施,以適應需求變化。然而,這些調整牽動的不只是船期,還涉及船隊調動、港口泊位、內陸鐵路與卡車轉運,以及空櫃的調度,對整體供應鏈的穩定性構成挑戰。

如何因應關稅戰衝擊外溢,長榮海運也同步加快航線優化、拓展區域市場、強化全球網絡,靈活配置艙位,同時提升轉運效率,來應對供應鏈變動與地緣政治風險,提升整體營運韌性。

對於美國USTR提出對特定船舶課徵港口費用,引起了全球關注。世界航運理事會(WSC)公開表示憂慮,指出該政策:擾亂既有的投資和營運安排,增加美國出口商的壓力,特別是農業產品,以淨噸位計費可能懲罰高效率船型,導致運輸成本上升,消費者最終買單。

長榮海運表示,與海洋聯盟夥伴將根據市場需求,彈性調整艙位與船隊配置,確保服務品質與競爭力,降低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

整體船隊中,長榮海運屬中國船廠建之船舶,目前皆佈署在歐洲及亞洲區域航線,並未配置於美國航線。此外,若將經董事會覈准並依法公告之未來三年內預計交付的新造船計入計算,中國造船的佔比預估在20%左右,爲因應潛在市場變化提供充足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