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溺水事件頻傳 保險理賠金額年增近1倍
根據金管會出具的最新統計,去年的海域險理賠金額暴增,從112年的259.8萬增至489.7萬。圖/本報資料照片
暑假已至,對於登山或是游泳、潛水等海域活動,金管會不但鼓勵民衆要加保登山及海域綜合險,同時根據金管會出具的最新統計,去年的海域險理賠金額暴增,從112年的259.8萬增至489.7萬,但承保人數及保費收入都比112年低,113年的承保人數及保費收入分別爲53925人、1233萬元,低於112年的62601人、1456萬元,海域活動風險升高由此可見。
若從登山險理賠金額來觀察,則承保人數及保費收入、理賠金額三項指標在113年均較112年下降,113年的承保人數及保費收入、理賠金額,分別爲15萬9966人、3057萬元、 3153萬元,低於112年的21萬6732人、4532萬元、3916萬元,但整體來看,登山險的投保人數、保費、理賠金額等相關業務量指標,仍遠大於上述海域活動險,統計目前國內共有9家產險承保登山險,包括富邦、泰安、明臺、旺旺友聯、新光、華南、國泰世紀、新安東京、兆豐,而承保海域險的共12家,包括富邦、泰安、明臺、新光、華南、國泰世紀、兆豐、臺灣、和泰、第一、中國信託、南山。
金管會今日指出,配合行政院「向山致敬」、「向海致敬」政策,已請產險公司完備「登山綜合保險」及「海域活動綜合保險」等專屬保險商品,除涵蓋一般傷害保險及旅行平安保險所承保的意外事故保障外,特別針對民衆從事登山或特定海域活動時可能面臨特定事故,如登山活動造成之中暑、高山病、凍傷等;或從事特定海域活動造成之潛水夫症、失溫、海洋弧菌感染等所致死亡、失能及醫療費用損失,提供保險保障。另民衆亦可衡酌自身需要選擇加保「緊急救援費用保險」,提供被保險人因登山或海域活動發生事故所支出之搜尋費用、救護費用等,以獲得更完整保障。
保險局副局長陳清源說,一般的網路線上投保上限爲1千萬元,但由於海上活動與登山活動風險性較高,所以承保限額不會高到1千萬元,據保險局調查,一般保險公司所銷售的身故保險金額未超過500萬元,及保險金額不超過10%的醫療實支實付險。
陳清源舉例,若以登山綜合險所涵蓋的身故及失能險、醫療險、緊急救援險等三層面的保額及保費來看,這三種險的保額若分別爲200萬、20萬、50萬,則1天的保費分別爲72元、47元、47元,合計1天保費爲166元,5天的總保費則爲830元。
至於海域險,則分成風險較高的第一類,包括了衝浪、浮潛以外的潛水活動、風浪板、滑水、水上摩托車、磯釣,以及第二類的游泳、拖曳傘、獨木舟、泛舟艇、香蕉船、橡皮艇、拖曳浮胎、 水上腳踏車、手划船、立式划槳等等。倘若同樣以上述三類的保額分別爲200萬、20萬、50萬來看,第一、二類保費,每天分別爲111元、77元;69元、48元;87元、61元;合計一日保費爲267元、186元。五天的第一、二類保費,則分別爲442元、308元;131元、91元;349元、243元;合計五日總保費爲922元、6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