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臺灣的根」 賴總統:持續推動綠色航運、再生能源

賴清德總統表示,臺灣要持續推動綠色航運、永續漁業以及海洋再生能源等產業轉型。記者曾吉鬆/攝影

賴清德總統1日下午接見「2025臺灣海洋國際論壇」訪問團,他表示,臺灣要持續推動綠色航運、永續漁業以及海洋再生能源等產業轉型;也要透過海洋科技與數位創新,打造兼顧環境、經濟與社會共融的新典範,提升臺灣身爲海洋國家的責任及競爭力。

訪團成員包括日本衆議員黃川田仁志(Hitoshi Kikawada)、青山大人(Yamato Aoyama)、源馬謙太郎(Kentaro Genma)及英國國會議員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等,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賴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也在座。

賴總統致詞時提到,「2025臺灣海洋國際論壇」將在明、後兩天舉行,今年論壇將聚焦在強化海域安全策略以及實現藍色經濟永續路徑,訪團的參與除彰顯對守護海洋的承諾,更以實際行動展現對臺灣的支持,要再次代表臺灣人民表達最深的感謝。

賴總統指出,臺灣位處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也是全球前十大航運國家之一,貨櫃運輸量佔全球近十分之一,具有獨特且關鍵的海洋戰略地位。對臺灣而言,海洋不僅是生存發展的根基,更是國家繁榮的重要動力。

賴總統說,去年就職演說中確立了三個國家方向,其中之一就是「探索海洋」,政府要積極豐富國人海洋生活,持續推動綠色航運、永續漁業以及海洋再生能源等產業轉型;也要透過海洋科技與數位創新,打造兼顧環境、經濟與社會共融的新典範,提升臺灣身爲海洋國家的責任及競爭力。

賴總統表示,臺灣四面環海,藍色國土是天然屏障。然而,來自中國持續不斷灰色地帶侵擾,也對臺海和平穩定,造成嚴峻威脅與挑戰。面對日益複雜的海域安全問題,政府持續投入資源,除了籌建海巡艦艇,也要對於水下、水面、空中加強無人載具與智慧監偵設備的配置,展現臺灣捍衛民主自由、致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決心。

賴總統認爲,海洋是臺灣的根,也是走向世界的航道。臺灣人會秉持自由、開放的海洋精神,持續與全球民主夥伴攜手合作,爲海洋治理貢獻力量,共同守護海域安全。

賴總統指出,「臺灣海洋國際論壇」從2020年創辦以來,已經成爲臺灣與各國深化合作的重要平臺,期待訪團貴賓在今年論壇中有豐碩收穫,也希望藉由各位來訪增進臺灣與國際海洋夥伴情誼,一起爲下一代促進海洋共榮與永續發展。

訪團成員《華盛頓時報》總裁麥克德維特(Thomas Mcdevitt)代表致詞表示,這周對於美國來說非常特別,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紀念日。「獨立」是一個神聖而有力的詞彙,在這個地區更有深刻的意義。

麥克德維特指出,臺灣已經成爲世界的民主燈塔,也是許多國家的關鍵夥伴。他引用賴總統在2024年就職演說中曾提到,「我們將一起對抗假訊息,強化民主韌性,因應各項挑戰,讓臺灣成爲民主世界的MVP」。

麥克德維特說,賴總統的就職演說展現深度的哲思、敏感度及清晰的道德與政治立場,令他深受感動。而在就職演說幾天之後,中國進行軍事動作與大量威脅,更顯示文明社會遭遇到很大的危機。

麥克德維特提到,賴總統目前正在進行的團結國家十講,幫助世界理解臺灣的身分與本質,以及所處的世界局勢。他引用聖經舊約的一句話,「沒有異象,民就滅亡」,相信賴總統在帶領檯灣人民時有異象、有願景,甚至能引領全世界一起度過這場文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