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執法疲於奔命直擊/ 肉眼可見陸船 看得到抓不到
金門禁限制水域成爲兩岸諜對諜場域,除了高層政治角力,海巡每天巡航壓力山大。一名退役海巡人員說,他曾看過陸籍商船貪圖省時,從母嶼方向「切西瓜」般抄近路,直接越過紅線闖入我方海域;他當時執勤站在甲板上,海面翻涌、霧氣瀰漫,肉眼可見對方船隻拖着長長白浪擦過界線,雷達警報聲大響,氣氛肅殺,他內心緊張無比,嚴格執法就怕重演「陸船翻覆」事件。
臺灣本島禁止水域範圍十二海浬、限制水域廿四海浬,金門距離大陸太近,禁限制水域視地理位置而定,大金門地區禁止水域四千公尺、限制水域四千至六千公尺。一名海巡人員說,金門鄰近大陸廈門,地理環境被對岸「包圍」,像在別人家門口,陸船常出入,除了海警船刻意滋擾,漁船捕魚反覆進出,短暫停留即駛離,看得到、抓不到,成爲現實面執法難處,就像周星馳電影臺詞:「怎麼樣?我又跳出來、我又站回去。」
海巡署運用雷達、紅外線等監控系統掌握船舶動態,若陸船進入禁限制水域,可依法採取驅離、扣留、留置調查、罰鍰、沒入漁具(獲)及沒入漁船等執法手段。海巡署統計去年二月至今年八月,大陸海警船航經金門禁限制水域八十五航次,平均每月四點四航次、每次二小時;海監、漁政、海巡、科研船等公務船,有二二二艘次航經金門限制水域、二九三艘次航經金門禁止水域,月均十一點七次經限制水域、十五點四次經禁止水域。
事實上,陸船無論是否關閉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海巡人員以雷達均能監控動態,但「擦邊球」狀況多,經常是我方要出發驅離時,陸船已遠離,卻讓海巡人員疲於奔命。
海巡署第九海巡隊組主任陳家琦證實,關閉AIS貼近金門海域的多是中國海警船隻,這類行爲去年起幾乎成爲「固定動作」,平均每月四次,多數僅短暫靠近或巡航,但採用關閉定位、突然現身方式,增加情搜與監控判斷難度。
二○二○年疫情期間,確實出現多起中國大陸抽砂船越界扣船事件,主因對方基礎建設需求龐大,越界抽砂情形頻繁,近年類似事件已明顯減少。去年二月十四日爆發「陸船翻覆事件」,大陸國臺辦公開否認金門存在禁限制水域;至此之後,大陸海警船、漁船、商船擅闖金門水域灰色地帶的事件即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