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署「花蓮艦」交船!搭載鎮海系統 可裝載42枚火箭彈
海巡署1000噸巡防艦「花蓮艦」及新命名的「澎湖艦」8日舉行交船及下水聯合典禮,該2艦艇爲海巡署斥資426億「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的第4及第5艘1000噸級巡防艦,由臺船公司承造。(徐佑升攝)
海巡署1000噸巡防艦「花蓮艦」及新命名的「澎湖艦」8日舉行交船及下水聯合典禮,該2艦艇爲海巡署斥資426億「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的第4及第5艘1000噸級巡防艦,由臺船公司承造。(徐佑升攝)
海巡署1000噸「花蓮艦」8日舉行交船典禮,該艦艇爲海巡署斥資426億「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的第4艘千噸級巡防艦,由臺船公司承造。(海巡署艦隊分署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自2017年起斥資426億執行「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委託國內造船廠商建造141艘各型海巡艦艇,其中由臺船公司負責的6艘千噸級巡防艦繼彰化艦、臺中艦、連江艦陸續交船後,8日第4艘的花蓮艦也順利交船,第5艘澎湖艦首次下水。臺船公司董事長陳政宏表示,新式千噸級巡防艦可搭載中科院研發的「鎮海系統」,至多可裝載42枚火箭彈,射程達10公里,達到有效嚇阻效果。
陳政宏表示,該系列千噸級的巡防艦,是海巡署艦艇籌建發展計劃,其中6艘千噸級巡防艦由臺船負責監造,自2019年起動工,於2022年第1艘彰化艦交船,預計在2027年將全數完工交船。
陳政宏指出,花蓮艦及新命名的澎湖艦全長98.5公尺、寬13.2米、最大航速24節,續航力高達6000海浬以上,且耐海象可達平均風力9級。
陳政宏說明,新一代千噸級艦艇排水量達2100餘噸,且比以往的船艦船身更長,在海象風力5級時,仍能提供直升機起降,並備配衛星寬頻網路系統強化夜間搜救能力,可更有效地提升船艦與陸上聯繫。
他指出,該型號艦艇搭載中科院開發的鎮海武器系統,射程高達10公里,可裝載42枚2.75吋的火箭彈,負責水面近戰的防禦任務,對於目標有威嚇及攻擊能力,也具備遙控及集火的模式射擊,能夠搭配熱顯像系統及夜間照明彈,強化夜間搜救效能;兩側也搭配高速救難艇,航速可以達到35節,迅速救援或緝私。
針對花蓮艦命名緣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明,「花蓮艦」是在去年11月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命名,本月完成驗收後正式交付艦隊分署。命名緣起於去年4月花蓮強震,象徵臺灣人民在災難面前展現的堅毅、團結與互助精神,期許海巡用勇氣與韌性的精神捍衛海疆,爲國家社會帶來穩定並安定民心。
管碧玲也感謝行政院、立法院與朝野先進對「國艦國造」的支持,讓海巡署相關追加預算順利通過,造艦能如期推進,否則花蓮艦原本可能會成爲第1艘「賒帳」達7億餘元的船艦,海委會及海巡署一定不辜負國人的期待,把該扛的責任扛起來,讓每一次命名與交船,都變成守護國家與人民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