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勤務吃重!每月10萬艘次經過海底電纜警戒區 喊僱船隊幫巡邏
▲海巡署巡護相關海域 。(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近來公開「深海電纜切割器」,我海委會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表示,所謂深海電纜切割器的用途,我方是高度懷疑,也覺得很奇怪。他透露,每月高達10萬艘次會經過海底電纜警戒區,海巡署建議比照中部風力發電,僱用一般船隊巡邏海纜,海巡艦艇不可能24小時緊盯。
針對中國大陸權宜船割斷我國海底電纜的議題,謝慶欽近日在一場內部簡報中表示,中國在2月份時,有公開所謂的「深海電纜切割器」,但海巡單位對於它的用途持高度懷疑態度,也覺得很奇怪。他說,站在我方的角度上,務必要讓臺灣周邊的海底電纜線包括輸電設備等「數位生命線」,被破壞的機率降到最低,會從維護、監控到應處進行層層防護,一旦發生也會第一時間追究責任並查扣。
謝慶欽指出,中華電信對海底電纜有好幾道防護。舉例而言,中華電信有AIS(自動識別系統)、交通部有廣播系統、海巡署有雷達共3層防護,如有高風險可疑船舶,海巡艦艇會立即前往緊盯。
他說,海巡署已經就近年來,在臺海滯留的96艘船舶做可疑程度分類,分爲高度威脅、中度威脅、暫無威脅等不同強度對應,基於兩岸局勢升高,我方審慎使用高壓水砲等武器,目前主要以優勢主力艦驅離。
謝慶欽指出,今年一月份,海巡署跟數位發展部、通傳會等舉行跨部會會議,從法律、維護與查緝層面,來研商如何落實海底電纜的監控維護及相關修法事宜。他透露,每月高達10萬艘次會航經海底電纜警戒區,海巡署也建議比照中部風力發電,僱用一般船隊巡邏海纜,畢竟海巡的艦艇不可能24小時緊盯。
在法規面,謝慶欽表示,行政院近期將盡速就海底電纜維護召開跨部會會議,檢視各單位修法進度,包含AIS的運用、是否在船舶法訂定等。他說,根據國際法,商貨輪可以無害通過領海及鄰接區,不能滯留、正常航行,但沒有違反規定的罰則,所以先前中國權宜輪「宏泰」遭驅離後又再次進入,這只是問題之一,至於修法的具體時程,必須加快,而且越快越好。
在我方的應對船艦方面,謝慶欽坦言,中共船艦越造越大、越造越多,但其實臺灣的海象惡劣,大艦、小艇各有優缺點。他說,我方有28艘500噸以上的巡防艦,而小艇機動性快、登船容易,我方會大小搭配,也會依照實際需求造艦,避免落入中國消耗戰的風險中。
在未來的建置上,他也表示,無人機、無人艦艇是努力重點,將會以科技輔助,並與國防部等單位互相通報,掌握海面目標動態及即時應處,各國先進的設備、武器都在評估中,除維持必要防衛武力,重點在監偵與應處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