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氾濫 澎湖七美海域拉警報

澎湖七美海域棘冠海星數量大爆發,在地民衆出錢又出力,自發號召捕海星,避免珊瑚礁被啃光。圖/葉生弘提供

澎湖縣七美島海域出現大量棘冠海星繁衍,密度達警戒,因棘冠海星以珊瑚礁爲食,嚴重威脅珊瑚礁生態。海保署遭海洋保護團體批評作爲「虎頭蛇尾」;海保署昨天澄清已與民間團體合作清除,防海星繼續擴散、啃光珊瑚礁。

澎湖海洋保護志工團隊隊長陳盡川批評海保署對於海洋保護管理「遲鈍、無知、怠惰」,直指海保署作爲「虎頭蛇尾」,因僅七美月鯉灣的小範圍海域,就未徹底執行巡查並清除海星,七美島還有9成以上海域不知何時能展開清除作業,西吉、貓嶼、草嶼及花嶼也都可能出現棘冠海星氾濫,呼籲海保署緊急勘查。

海保署表示,理解海保團體對珊瑚礁生態保育的高度關切,5月25日接獲當地通報海星異常聚集後,即委託在地潛水業者於6月2日及7日完成2次穿越線調查,確認七美月鯉灣海域棘冠海星密度達警戒值,已展開公私協力合作清除,6月18日、19日2次專案清除作業,獲得地方團體、潛水社羣合作,2天清掃8千平方公尺,共移除44只海星。

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6月30日起啓動收購機制,與百貨業者「寶雅」合作,以每隻300元價格收購澎湖各海域棘冠海星,首日收到180只,不少在地潛水團體及民衆都參與。

海保署指出,健康珊瑚礁每1萬平方公尺能承受10至15只棘冠海星,若超過30只就達警戒範圍,目前七美月鯉灣海域推估已達到每1萬平方公尺超過117只,族羣密度異常,有移除必要。

海保署證實,山水、西吉等海域也有零星棘冠海星目擊回報,海保署7日將會同澎湖縣府、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研商監測與清除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