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垃圾打造高效活性碳!「蝦殼」竟能捕捉碳
科學家利用蝦廢棄物開發碳捕捉技術。(圖取自Photo AC)
日前,阿聯酋沙迦大學(University of Sharjah)的研究團隊發佈一項創新技術,成功將蝦頭、蝦殼、內臟等海鮮廢棄物,轉化爲具備碳捕捉能力的活性碳材料,爲廢棄物管理與氣候變遷問題提供解方。
全球海產業每年會產生約800萬噸的蝦、龍蝦、螃蟹等殼類廢料,大多數都被直接棄置。科學家則利用蝦廢棄物開發經濟實惠的碳捕捉方法,來減少污染跟資源浪費。
研究人員先收集蝦殼、蝦頭和蝦腸,清洗乾淨使其乾燥後,再進行「熱裂解」(Undergo Pyrolysis),這是一種在無氧狀態下加熱有機廢棄物,以產生生物碳的方法;接着將這些生物碳進行酸處理、化學活化,最後使用球磨機進行研磨和混合,來產出活性碳。
活性碳具有多孔結構跟很大的表面積,能夠有效吸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還能夠在多次「吸附–解吸」循環中重複使用,展現出高度穩定性。活性碳還能被應用於空氣和水淨化、溶劑回收、黃金萃取、醫療應用等領域。
共同研究者 Chaouki Ghenai 教授表示,蝦廢棄物製成的活性碳具備永續性且符合成本效益,可用於碳捕捉行業,如發電、水泥、鋼鐵和石化等重工業。此外,這項創新技術非常符合循環經濟的原則,重點是減少浪費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