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投入68億推無人載具計劃 打造海巡立體化新世代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出席「2025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 2025),宣佈海委會將投入68億元,於兩年內完成海巡無人載具籌建。(海委會提供)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今(18)日率海巡署長張忠龍、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璋玲及相關主管,出席「2025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 2025),宣佈海委會將投入68億元,於兩年內完成海巡無人載具籌建,全面推動「海空一體,精銳海巡」藍圖,強化海域偵監與執法能量。
管碧玲表示,海巡無人載具計劃是她於2年前提出「人劍合一」科技願景的具體實踐,歷經25次以上正式會議討論,最終獲行政院覈定,納入「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預計建置逾400架無人載具,並同步進行場地建設與人員訓練,全面提升海巡三維空間作業能力。
此次展會中展示的長航時無人機,平均巡航速度達43節(約80公里/時),最大速度可達65節(約120公里/時),遠高於現有大型海巡艦艇平均航速約20節(約36公里/時),且具備超過6小時滯空能力。管碧玲指出,此性能將使海巡能在突發狀況發生時,先行掌握現場情勢並即時傳輸影像,爭取決策與救援部署的黃金時間。
海委會亦參訪國內航太與造船領導廠商,瞭解最新無人載具與智慧感測系統研發成果。管碧玲強調,此計劃不僅是國家安全科技的前瞻佈局,更將帶動國內無人機產業鏈發展,形成海洋安全與高科技產業相互強化的正向循環。
面對大陸持續對我國海域進行灰色地帶襲擾,管碧玲指出,無人載具的建置將成爲強化偵監能量與快速應處能力的關鍵戰力。同日行政院會亦通過「海纜七法」修正草案,將海底關鍵基礎設施納入保護範疇,結合法律與科技防護,全面提升國安韌性
。
管碧玲最後呼籲朝野政黨共同支持特別條例與相關預算,讓臺灣海巡邁向新世代,爲國家安全、區域穩定與民生守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