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擴大國際交流 青年學者組團赴美

海洋科學大會學者廖君珮分享提案發表成果。(海委會提供)

海洋委員會近年攜手地方、民間,積極擴大國際海洋事務交流,主委管碧玲日前親赴韓國APEC海洋部長會議,拓展臺灣海洋外交。海委會舉辦「赴外海洋交流代表團分享會」,邀請青年學者分享交流成果,同時回饋參與大型國際會議的策略性觀察及實務建議。

管碧玲指出,《海洋保育法》7月1日生效,爲海洋保育立下法制化里程碑,政府並推動由國家主導的系統性海洋調查體系,規劃建造4000噸級全功能調查船;教育方面,啓動4年期「海洋素養教育推廣計劃」,培訓200名種子教師赴海外交流。

管碧玲強調,臺灣位在第一島鏈戰略要衝,海域承載全球約3成海運量、航運業佔全球貨物流通近1成,戰略和經濟地位至關重要,政府將整合各界資源、強化國際連結。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教授曾筱君表示,臺灣不僅在海洋科學研究上具備紮實能量,也深具南島語族海洋文化的厚實底蘊,這些特質讓臺灣成爲連結科學知識、地方智慧的重要媒介,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發揮影響力。

即將出發前往美國交流的海洋素養領袖團隊,代表陳麗淑說,臺灣成功推動海洋素養教育,得益於政府「由上而下」政策支持,以及教師們「由下而上」自發性努力,此行赴美惠將所見所學帶回來,爲本土海洋素養教育注入更多創新思維和國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