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主題型 ETF 中國大陸崛起 金融主題受關注
ETF受益人數週變化(資料來源:集保結算所,中國信託投信整理)
海外ETF受益人數上週小增1,548人,仍以不動產主題型ETF受益人數增量最多。受惠2025年以來陸港股表現不錯,相關ETF開始獲得投資人目光,上週有三檔陸港股ETF擠入受益人增量排行榜前十,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三檔陸港股ETF都是槓桿型。另外在美股ETF中,除了常見的Nasdaq與S&P500等市值型ETF外,金融主題型ETF也入榜。至於債券ETF則出現賣壓,上週受益人數減少逾8,000人,終止連三週成長。
國內ETF投資人開始逢低加碼市值型與高股息ETF,根據最新一週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臺股ETF受益人數週增14,168人,終止連四周減少,其中,高股息ETF受益人數週增10,174人。
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葉鬆炫指出指出,上週臺股ETF受益人數已轉爲正成長,除凸顯資金並未退潮外,也可以發現臺股這波回檔,投資人已開始逢低佈局,其中又以市值型與高股息ETF爲主,主因是股東會旺季將至,投資人認爲具競爭力的半導體廠商,以及有高殖利率題材的成長股,仍有基本面支撐;至於電信股與資產股等高股息ETF成分股常客,也較不受景氣與匯率影響,成爲資金簇擁之處。投資人可把握市場調整機會,逢低佈局市值型與高股息ETF。
海外ETF方面,今年美股受川普政策的不確定因素干擾,加上美國債信評等遭降,投資人選擇透過全球佈局,降低重壓美股的風險。今年全球股市中表現較佳的市場,包含以德國股市爲主的歐股,以及亞股的港股,漲幅都優於美股。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陳雯卿表示,大陸官方今年致力改善企業經營,並增加股東回報,且政策方向轉爲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各項政策利多皆有利於股市發展。
陳雯卿指出,今年第1季港股南向資金達4,387億港幣,已超過2024年整年度的半數;高盛更預估2025年南向資金可望逾8,500億港幣。今天陸港股受川普宣佈提高鋼鐵進口關稅至50%、並指出中國違反與美國的貿易協議,盤中隨亞股走弱。然而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表示,美中貿易雖持續有摩擦,但仍看好未來雙方談判進展,陸港股具低估值優勢,未來成長可期。
債券ETF方面,延續三週回補潮後,上週投資人再度開始出脫債券ETF,受益人數週減8千餘人。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張瓈尹表示,上週傳出日本可能減少超長天期公債發行,且美債標售需求轉佳,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出現下滑,但也使得短線投資人伺機出脫手中債券ETF部位。不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受訪強調美債「絕不違約」,並表示政府計劃於未來四年內逐步削減聯邦財政赤字,顯示近期美債殖利率雖然波動劇烈,但美債依然流動性極佳且值得信任的資產;美債中長線還是迴歸基本面,視美國經濟發展和貨幣政策走向而定。
張瓈尹進一步提到,當前通膨壓力受關稅影響仍未除,且本週美國將公佈5月非農就業報告,市場預期勞動需求將明顯降溫,經濟衰退風險持續上升。因此美國公債價格逢低仍具吸引力。且相較於股市的高波動性,債券整體更具防禦性,建議投資組合的核心配置不可少。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