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義診、學術交流獲肯定 我將主辦2033年世界脣顎裂大會
林口長庚顱顏中心主治醫師羅綸洲,發表15分鐘簡報,最終爭取到主辦「2033年世界脣額裂大會」資格。圖/盧亭辰醫師提供
我國顱顏醫療團隊昨天於日本京都舉行的第15屆「世界脣齶裂大會」中,取得2033年第16屆大會舉辦權。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盧亭辰在臉書分享喜訊「臺灣勝出了、臺灣要主辦2033年世界脣齶裂大會」,她表示,團隊早在1年前就開始準備,爭取大會主辦權,林口長庚顱顏中心主治醫師羅綸洲,還曾參加面試,取得參賽資格,最後經由15分鐘簡報,確定取得主辦資格。
我國在顱顏醫療方面領先不少國家,奠定基礎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已故創辦人羅慧夫醫師,最初以醫療宣教士身份來臺,後續專注於脣齶裂領域發展,在長庚醫院創設全國第一家顱顏中心,並在退休後成立基金會,延續醫療服務,除幫助國內病童外,也把觸角延伸至海外,在東南亞等地,顱顏醫療資源稀缺國家義診。
盧亭辰說,在爭取主辦權的15分鐘報告中,羅綸洲教授從羅慧夫醫師在長庚建立脣齶裂治療中心的歷史開始說起,並提到1999年開始,長庚顱顏中心舉辦世界級國際會議,後續並舉辦多場小型國際會議,且長庚醫院與羅慧夫基金會長期合作,至醫療落後地區義診,協助成立脣齶裂治療中心,並由當地醫院派「種子醫師」來臺訓練,訓練後回到自身國家,成爲顱顏醫療精兵。
除藉由義診、培訓醫師幫助弱勢病人,我國顱顏醫療團隊,也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長庚醫院顱顏中心主治醫師周邦昀成立「長庚顱顏網路論壇」,已累計舉辦逾100場次活動,邀請世界名醫演講交流。盧亭辰也在京都脣齶裂大會上,被指派擔任座長,並在2年前接獲任務,研擬完成「在落後地區脣齶裂新生兒餵養指引」,於大會上報告,併成爲全球顱顏醫師的治療指引。
本屆大會共有來自全球逾90國家、1400位醫師及專業人員與會,聚焦顱顏相關疾病治療,除整形外科、口腔齶面外科、矯正牙科、語言與聽覺治療外,也包括心理及社工領域,我國包括長庚顱顏中心醫師、羅慧夫基金會社工等,共27人於大會不同場合發表專題演講。至於ㄋ主辦權爭取過程,我國最終是與美國芝加哥較量,各自進行15分鐘簡報後勝出。
我國顱顏醫療團隊於日本京都舉辦的脣齶裂年會合影。圖/盧亭辰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