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遊蹤】方秋停/布魯日的鐘聲

布魯日聖母大教堂。(圖/方秋停提供)

車停布魯日時,天微雨,跟隨衆人腳步穿過霧氣濃重的綠林,放眼只見一道道曲橋起伏於路與路之間。自石牆側邊走過,風靜寂,陽光露出爲牆圍裡的草坪補光,或自樹梢量測羣樹被大西洋海風吹斜的角度,幾回彎轉,便走進那中世紀古城。

布魯日爲隸屬比利時西法蘭德斯省的港口城市,通行荷蘭語,歷經複雜的興衰演變,目前爲世界文化遺產。史書實際展開,行入其中,便得於牆垣、渠道間感受前人的步履與思維。

靜謐之牆相繼涌入好奇目光,一進貝居安女修道院,時間彷如靜止。入院便見一牌上寫着:「這是布魯日最安靜的地方。」提醒遊客切勿喧譁。修道院建於1245年,由法蘭德斯伯爵夫人開始籌建,現爲天主教本篤會修院。

據說十三世紀時有羣未婚婦女和寡婦組成名爲Begijnen的宗教團體,她們雖非正式修女,卻自願住在修道院內且承諾終身不嫁,安於貧窮生活並履行關懷弱小教旨。如今居院的修女大多終身不離修道院,導遊解說時,正好一輕裝婦人牽着狗經過,應是此境中人。

薄陽照亮雲層,人心因啓蒙而清朗,院前水仙、鬱金香靜靜開着。樸素的磚牆、小徑周圍,草葉隨興自律地生長。再往前走幾步,湖中有白天鵝悠遊,爲馳名的愛之橋湖。伴隨此湖有則悽美的愛情故事,據說羅馬人初征高盧時,老水手女兒明娜與她心儀的戰士相戀,卻因命運捉弄無法結合。結局雖然悲慘,真愛卻成祝福,民間盛傳情侶只要一同走過橋上,便得永恆之愛。

馬蹄踐踩鵝卵石街道,身上鈴鐺錚錚𫓩𫓩隨步搖晃,路邊山形牆接連運河風情,感覺今昔時空交疊環繞,優雅寧靜並帶有活力。多少神職人員、藝術家及商人旅客曾經來此,於水岸間留下難忘行跡。

半月啤酒廠坐落巷中,隱藏在紅色磚牆裡面,酒廠自1856年創立至今,一彎新月含藏浮出人面是經典招牌。清水良麥加上虔敬心意,此處釀造的啤酒感覺特別清洌甘醇,暢飲一杯,記憶更愈顯明。

串串鐘聲於耳畔響起,時如輕雷時如樂音,叮叮噹噹敲開時空縫隙,散佈來自天國的祝禱……路邊被剪禿的樹枝橫接一排排新枝,春天正在路上。建於十三至十五世紀的古鐘樓位於市廣場南側,高83公尺,爲由四十七口鐘組成的編鐘,每十五分鐘響一次。據載當年拿破崙兵臨城下,大鐘同時響起,淹沒法軍隆隆的砲聲。

聖母教堂頂着藍天,挺身護衛這溫馨小城。行於古城區,自任何房樓縫隙或街巷彎轉出,皆可見那赭紅尖塔連着淺棕色高樓。聖母教堂樓高122公尺,爲市內最高建築,大祭臺後面的唱經樓有瓦盧瓦王朝最後一任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和他女兒勃艮第的瑪麗的墳墓。南部走廊大禮拜堂裡保存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布魯日聖母〉。聖靈集會,地靈人傑,行於歐洲,豐饒視野且讓人滿懷敬意欣喜的,是隨處可見的藝術家手筆。

浮雲環繞市集廣場,日照於樓牆上移行,車伕拉緊繮繩,馬兒奮力前奔,達達馬蹄豐富去來的路,予人一種輕快、沉重之感。駿馬拉車帶人追懷往昔,榮耀與戰亂化成一座座雕像、紀念碑。

市政廳屬晚期哥德式建築風格,帶有的角樓反映當日繁榮,內含木穹頂天花板和歷史壁畫,優實內涵使這1421年完成的建築至今耐看。聖血聖殿初建於十二世紀,藏有亞利馬太的約瑟收集的聖血。聖救主主教座堂建於十世紀,十九世紀祝融之後重建。聖潔與黑暗交織,神人精采會集,神靈悠久,人間短暫,信仰與永恆的追求相應連綿。

於街坊間來回行走,腳痠痛遊興仍強,不同於荷蘭到處奶香,比利時的商店街瀰漫着甜味。或許該找家巧克力專賣店,找尋合適的含量比例,細細品味那精緻的苦與甜。

鐘聲揚起,一波波人潮乘船而去復歸返岸上。細雨飄來,船上有人打起了傘,經拱橋下便彎低身,雨絲斜畫,建築倒影於河上泛起一圈圈細紋。方纔用餐的啤酒餐廳就在一邊。運河環繞,保存世代相承的生活型態。船未靠岸,雨已歇止,天笑開,房樓和樹都變年輕了。

午後盡是自由時間,得空於城中繼續悠遊,黑棕、灰白馬車絡繹不絕,蹄聲清脆而沉重,驀地想到今天是復活節,不經意的巧合讓此行寓意更深刻。傍晚雨絲又來,馬蹄疲累,市集人潮消退,洗去鉛華與人煙,街坊恢復一些純粹的生活顏色。趁着人少排上馳名的鬆餅店,於路邊捧着那烘壓過的麪糊,連着風雲一起入口,未曾遇見的滋味於是加進記憶。

夜宿舊城老旅店,窗外屋檐起落,遠近鐘聲漸地沉寂,夜來得既晚且短。夢中我當把握時機,繼續於此悠久古城神遊……

▪️恐有雙臺發展! 最新路徑預測、對臺影響出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