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特生物跌2.63%,成交額7.37億元,後市是否有機會?
來源:新浪證券-紅岸工作室
7月24日,海特生物跌2.63%,成交額7.37億元,換手率13.92%,總市值55.76億元。
異動分析
CRO概念+創新藥+重組蛋白+眼科醫療+股權轉讓(併購重組)
1、武漢海特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大分子生物藥、小分子化學藥、原料藥與醫藥中間體的生產銷售,同時也爲國內外的製藥企業提供製劑和原料藥的CRO、CMO和CDMO技術服務。
2、主導產品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屬國家一類新生物製品,爲全球第一個獲得政府批准上市的神經損傷類疾病用藥。
3、公司2023年10月30日互動:CPT是全球首個完成多發性骨髓瘤Ⅲ期臨牀試驗的針對TRAIL的死亡受體4和死亡受體5靶點的促凋亡激動劑,同靶點藥物目前國內外均無上市。CPT作爲一種重組蛋白類抗腫瘤藥物,屬於Ⅰ類治療性新生物製品,可爲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案。
4、2023年10月9日公告: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覈准簽發的HT006.2.2滴眼液的《藥物臨牀試驗批准通知書》,HT006.2.2滴眼液是公司開發的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重組人神經生長因子眼用製劑,靶向作用於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A和p75神經營養因子受體。通過製劑處方開發及優化研究,本項目製劑穩定性優於同類產品Cenegermin,臨牀擬用於中、重度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治療。
5、公司2024年半年度持續督導跟蹤報告: 2024 年 1 月公司控股股東因自身戰略發展需要, 通過對公司控股股東三江源進行存續 分立,分立爲武漢三江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江源”, 存續公司)和武漢伯瑞樂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伯瑞樂”, 新設公司);分立完成後,陳亞擬對存續公司三江源實施增資並取得存續公司控制權。在陳亞對存續公司三江源實施增資的同時,陳亞、吳洪新、陳宗敏擬解除一致行動協議。陳亞對存續公司三江源增資完成且前述一致行動協議解除完成後,存續公司三江源仍是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爲陳亞。
(免責聲明:分析內容來源於互聯網,不構成投資建議,請投資者根據不同行情獨立判斷)
資金分析
今日主力淨流入-744.97萬,佔比0.01%,行業排名36/51,連續2日被主力資金減倉;所屬行業主力淨流入7.30億,連續2日被主力資金增倉。
區間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淨流入-744.97萬264.34萬4545.09萬6628.73萬5322.10萬
主力持倉
主力沒有控盤,籌碼分佈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額1.71億,佔總成交額的5.74%。
技術面: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爲34.14元
該股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爲34.14元,近期該股快速吸籌,短線操作建議關注;目前股價在壓力位48.90和支撐位31.00之間,可以做區間波段。
公司簡介
資料顯示,武漢海特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湖北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特科技園,成立日期1992年4月8日,上市日期2017年8月8日,公司主營業務涉及創新生物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提供小分子化學醫藥研發、受託藥品生產等相關服務。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爲:技術服務收入63.36%,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金路捷)18.62%,其他13.96%,注射用埃普奈明4.06%。
海特生物所屬申萬行業爲:醫藥生物-醫療服務-醫療研發外包。所屬概念板塊包括:中藥、原料藥、創新藥、生物醫藥、CRO概念等。
截至7月18日,海特生物股東戶數1.19萬,較上期增加0.65%;人均流通股10243股,較上期減少0.65%。2025年1月-3月,海特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同比增長18.79%;歸母淨利潤-1393.04萬元,同比增長15.81%。
分紅方面,海特生物A股上市後累計派現8523.06萬元。近三年,累計派現1701.63萬元。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爲AI大模型自動發佈,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