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廠將遍地開花?陸擬沿海佈局「平急兩用」工程

陸研究推進沿海地區佈局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納十五五規畫部署。圖爲江蘇省鹽城市的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水發展有限公司。(新華社)

陸研究推進沿海地區佈局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納十五五規畫部署。圖爲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水發展有限公司在海水淡化廠房以測水儀檢測三級產水電導率。(新華社)

大陸《第一財經 》8日報導,中國大陸自然資源部表示,將研究推進在沿海地區謀畫布局大型「平急兩用」海水淡化工程,納入國家水網並加強水資源統一配置。配合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論證將海水、苦鹹水淡化納入國家「十五五」規畫部署。

今年大陸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郭洪泉提出《關於推進海水苦鹹水淡化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建議》。自然資源部表示,經會商大陸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水利部、能源局,將提升海水淡化戰略地位,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政策保障。

大陸十四五規畫作出「推進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規模化利用」部署。2024年5月《節約用水條例》公佈施行。今年7月,自然資源部發布《2024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大陸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58個,總規模達285.6萬噸/日,目前在建規模60餘萬噸/日。

截至2024年底,大陸海水淡化工程分佈在沿海10個省(區、市)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島。山東、浙江、天津、河北的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分別爲86.7萬噸/日、80.5萬噸/日、45.6萬噸/日和39.1萬噸/日,海島地區海水淡化工程總規模達87.7萬噸/日。2024年大陸海水淡化供水量超過4億噸。

目前大陸海水淡化工程建設能力全球領先,大陸企業設計採購施工(EPC)總承包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550萬噸/日。

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相文璽說,海水淡化反滲透膜作爲核心組件,過去長期依賴進口。近年來,大陸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要突破,部分企業生產反滲透膜在性能上已接近國際先進水準,穩定脫鹽率達到99.8%以上,沃頓科技、碧水源等大陸企業自主研發的反滲透膜在多個海水淡化項目中成功應用,正逐步打破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局面,有望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設和運營成本。

「中國的膜產業已經從『跟跑』到『並跑』乃至『領跑』。」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偉光表示,三達膜與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校合作,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膜材料,如陶瓷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廣泛應用於海水淡化項目,能夠有效實現海水預處理、分鹽等,在海水提鋰方面也已取得突破。

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研究報告稱,海水淡化上中下游產業鏈條長,涉及領域廣,不僅可培育海水淡化裝備製造業,成爲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還可帶動周邊地區機械、化工、材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大陸發改委、自然資源部2021年印發《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確定,到2025年大陸海水淡化總規模將達到290萬噸/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25萬噸/日以上。

自然資源部表示,將配合大陸發改委研究論證將海水、苦鹹水淡化納入國家「十五五」規畫部署。持續拓展應用場景,推進海水淡化技術用於苦鹹水淡化與鹽鹼地治理。加快建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試驗基地和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鼓勵支持海水淡化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發展、海水中戰略性礦產資源提取利用等新技術、新模式研究與應用示範。

大陸自然資源部表示,將以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支持符合條件的海水淡化、苦鹹水利用等項目建設,並引導海水淡化企業開展務實合作,推動大陸海水淡化技術、裝備、標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