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首秀,千帆星座再添18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白楊 北京報道
3月12日0時38分,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從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發射,成功以“一箭十八星”的方式將千帆星座第五批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本次發射有兩大看點:
首先,這是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的首次發射。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郊鎮。整個項目由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簡稱“海南商發”)投資建設、運行管理,從2022年7月動工到這次首發共歷時878天。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擁有兩個發射工位,去年11月30日,該發射場在二號工位執行了首次發射任務。二號工位是一個通用型工位,可滿足不同火箭的發射需求。
而此次發射使用的一號工位,是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專用發射工位。至此,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雙工位均首發成功,這標誌着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雙工位發射能力已經得到完整驗證。
爲滿足商業發射需求,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在整個場地建設和發射流程上做了很多改進。
據海南商發介紹,一號發射工位高度達83米,採用模塊化鋼結構設計,將傳統的地下導流槽改爲了地面導流錐,在地面雙向排導、噴水,可有效消解火箭發射時產生的高溫,從而實現降溫降噪。
此外,一號工位還改進了傳統“三垂”測發模式,優化了發射流程,使其具備“7天發射、7天恢復”的快速測發能力。
按照計劃,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兩個發射工位每年均可發射16發火箭,這將有力支撐我國商業航天的高密度發射需求。
不僅如此,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二期項目也已於今年1月開工,計劃於2026年底建成。海南商發董事長楊天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二期工程建設,將爲新型重複使用運載器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據其介紹,“新建的三號、四號工位年度發射能力累計將不少於32發,4個發射工位的設計年度發射能力有望超過60次”。
第二個看點是,這是千帆星座首次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以及首次使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完成組網發射。
據記者瞭解,千帆星座此前四次組網發射均是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系列火箭完成。
因此,這次發射對千帆星座而言,意味着有更多元的火箭型號應用和發射工位資源的適配,這將爲後續的部署工作提供保障。
“千帆星座”是由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垣信衛星”)建設運營的巨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
根據規劃,垣信衛星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648顆GEN1衛星發射任務,實現區域網絡覆蓋;在2026-2027年完成後續648顆GEN2衛星發射任務,實現全球網絡覆蓋。
到2030年底前,垣信衛星則計劃通過15000顆衛星向全球用戶提供低延時、高速率及高可靠性的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
截至目前,垣信衛星已經完成五次組網發射,共將90顆衛星送入軌道。
垣信衛星高級副總裁陸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商業低軌衛星星座的特點是衛星數量多、規模大,採用商業發射場能夠保證發射數量和速度,加快星座組網進程。
但他也坦言,目前中國航天發射資源仍是瓶頸。“這次火箭是五噸運力,我們希望運力能夠實現翻倍。在衛星產能方面,服務‘千帆星座’的衛星工廠目前一年可以造出六百多顆衛星。”
爲此,運載火箭也在加速迭代。比如今年2月首次亮相的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相比長征八號,近地軌道(LEO)運力提升2噸左右,太陽同步軌道(SSO)運力提升1.5噸左右,達到了7噸級。
接下來,長征八號甲火箭將與長征八號火箭基本型共同組成長八系列火箭,進而形成太陽同步軌道5噸級、7噸級的運載能力梯隊。按照計劃,2025年長八系列火箭將執行10餘次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