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重返威廉波特 再圓世界少棒冠軍夢(孫家瑞)

東園國小勇奪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冠軍後,全隊拿冠軍旗與國旗繞場接受球迷歡呼。(美聯社)

中華隊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總冠軍賽,以7比0擊敗美國隊,贏得暌違29年的國際少棒最高榮譽。距離上一次臺灣獲得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冠軍是1996年高雄市復興國小少棒隊,而本世紀還是第一次贏得世界少棒冠軍,相當不容易。

威廉波特─是少棒的代名詞,也是臺灣曾經引以爲傲的地方,當時家家戶戶半夜凌晨爬起來看電視衛星實況轉播中華小將大勝美國隊及放鞭炮慶祝的場景,至今仍回味不已。

1970年代前後,正值後冷戰時期,臺灣的國際處境也面臨艱難挑戰,在此時此刻,唯一能振奮人心的就是中華小將揚威威廉波特了,而大人們的外交困境,卻交由小朋友來突破,說來諷刺,所以取得遠東區(亞太區)代表權的少棒隊,自然有一股難以承受的贏球壓力,而遠在太平洋彼端的美國小朋友卻將打威廉波特是快樂輕鬆的夏令營。兩者心態截然不同。

就在這時空環境背景下,就在這非贏不可的壓力下,臺灣小將連戰皆捷,從1969年金龍少棒開始連拿17次世界少棒冠軍,拿得老美眼紅,拿得老美不得不將「快樂的夏令營」轉而認真看待,因此世界少棒聯盟(LLB)嚴格審視臺灣少棒的參賽資格,使得必須以單一學校組隊,不可以明星球員組隊參加,更將賽制做了大幅度修改。自2001年開始分爲國際組與美國組,日本也在2007年獨立成一區,不用打亞太資格賽也能直接進入威廉波特,從此要拿到世界少棒冠軍難度比20世紀更具挑戰難度。

臺灣自2003年重返世界少棒聯盟,積極從單一學校海選組隊參加威廉波特,雖然2011年代表世界的國際棒總(WBSC)開始舉辦U12世界少棒,讓小學生可以組明星隊比賽,但臺灣欲從威廉波特再拿世界冠軍的願望始終未變。

然而,此時的威廉波特少棒賽,競技色彩日益濃厚,各國球員無不卯足實力競爭,奪冠難度也大幅提升,但我國卻受限於不合理的組隊規定,戰力也大幅削弱。

但臺灣的棒球早在基層紮根已久,每一次的失敗都當作下一次成功的經驗,讓經驗成爲再出發能奪冠的願望。

因爲世界少棒大賽每年暑假都在美國威廉波特舉行,臺灣小將已經習以爲常了,再拿一座冠軍成了臺灣少棒的夢想。

29年過去了,臺灣真的再拿了一座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冠軍,也代表臺灣去年在世界12強拿冠軍絕非偶然。而這也是重新配合世界少棒聯盟組單一球隊後所拿的第一次冠軍,證明了不用靠組明星隊臺灣也能在世界棒球舞臺上與他國較勁,是「貨真價實」的冠軍,更展現出「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棒球實力。

棒球不但是國球,也是不分藍綠白能團結全國人民的一種力量。29年來中華少棒在威廉波特的處境猶如中華民國在國際的縮影,一樣艱辛,卻充滿希望。感謝臺北市東園國小讓我們再圓冠軍夢,真的很感動,中華隊加油,中華民國臺灣加油。

(作者爲金融分析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