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教育失智敗德 令人擔憂(汪志雄)
罷免領銜人吳欣儒竟提被民進黨從課綱刪除的廉恥,被臺中第4選區立委廖偉翔當場打臉。(合成圖/取自中天直播)
臺中第四選區罷免領銜人吳欣儒20日在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上批評藍委廖偉翔所有政績都是收割,若有禮義廉恥,應知所進退請辭。廖偉翔迴應時直指,就是民進黨從課綱中將顧炎武的〈廉恥〉刪除掉的。
無獨有偶,作爲培育臺灣師資重鎮的臺師大日前也爆發違反學術倫理的「血牛」事件,有女足隊學生控遭教練周臺生威脅扣除畢業學分,由非醫事人員進行配合採血,涉及學術不端,引發全國高度關注。
作爲一個教育工作從事者,我經常跟從事臨牀研究和基礎科學研究的醫生、學者和研究生談一個重要的概念:面對複雜的數據,要化繁爲簡,返璞歸真。AI的推演也是一樣,任何的人工智慧跟機器學習,都必須設定並通過一個邏輯性的「常態」檢測,才能進行下一個階段的推演。換句話說,數據科學就像所有的基礎科學一樣,要循序漸進,不要妄求一步到位。
而品德教育乃是教育的基礎工程,它不僅關係到個人的成長,也關係到社會的發展。只有重視品德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良好品行的人,爲社會的和諧穩定和文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民進黨主政下的臺灣教育卻反其道而行,令人擔憂。臺灣目前教育的主軸建立在「自由化,多元化,通俗化」,其本意是要師法西方教育,希望能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與「包容力」,從而達成「優質均等」的全民教育。然而實行多年下來,結果卻慘不忍睹。
臺灣教育的自由化着重在反骨,反傳統,反規範的所謂「民主進步」精神,乃至於學生價值模糊,是非混淆,學校教育輕品格,去德行,注重思想的解放,卻欠缺紮實的論述。這使得我們的學生,投機功利,逐漸失去了從前那種「一步一腳印」的樸實精神。
多元化則過度強調社會議題的多元,大鳴大放,在一些爭議性的問題上,採取非常開放縱任的「自由派」學風與精神。儘管在學習上,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卻造成了資源分配不均的城鄉差距,延伸到高教,往往形成貧富受教權不均的社會不公現象。
通俗化則摒棄了菁英教育,捨棄技職而廣設大學,美其名是要提高「全民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有高等教育的受教權,不其然,卻是雖然人人可以進大學,但是大學生的水平與競爭力卻是一年不如一年。這導致臺灣逐步走向一個低智弱化的社會。不論西進,南向,海漂,我們年輕一代的優勢正在急速的衰退中。
作爲一個塑造品格與知識的學術殿堂,學校教育理當要忠於慎思明辨而不是服從政治意志。當民粹導致政治力不斷介入教育,我們應該回歸教育最根本的本質與元素,重新拾回教育的初心。教育乃是紮實紮根的工作,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迴歸教育的基本精神,就是要腳踏實地,化繁爲簡,返璞歸真。教育說白了就是「爲學踏實,做人真誠」,而「踏實」與「真誠」正是臺灣目前最缺少的兩種元素。
(作者爲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