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女大生一句「中國臺北」擊碎綠色威權玻璃心(邱媛)

前總統馬英九因接待陸生訪問團而遭內政部約談,引發輿論爭議,認爲綠色威權太過玻璃心。(合成圖/示意圖/資料照)

近日最轟動的新聞莫過於前總統馬英九因接待陸生訪問團而遭內政部約談,其去年邀請北大、清華等名校師生組團來臺參訪,訪團成員更包含奧運桌球冠軍馬龍、射擊金牌楊倩等體育明星。然而就當一行人抵達臺中洲際棒球場並接受媒體採訪時,其中有位復旦女大生針對12強賽事發表感想,脫口而出「對中國臺北隊獲得世界冠軍表示祝賀」、「一起爲祖國努力」等語,引發國內輿論沸騰。臺派人士認爲此言有蓄意矮化臺灣之意,內政部更揚言要祭出處分,禁止馬英九基金會再邀大陸訪問團來臺交流。前臺大社科院學生會長郭又睿亦受到該事件波及,僅因去年受學校所託配合接待馬龍一行人,卻遭社科院部分學生認其系國民黨青年團成員,涉及「刻意安排共青團進入校園」疑雲,最終遭到罷免。

韓國瑜院長在去年國慶大典提到:「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美麗臺灣是我們的家;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寶」。筆者雖非深綠臺派,卻也對臺灣這片土地及其經歷四百餘年文化、習俗有着相同深厚的熱愛。我們雖對主權的認知不全然一樣,但筆者認爲我國最引以爲傲的人文珍寶便是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甚至不惜犧牲性命換取的言論自由,相信這一點大部分人都會同意。

臺灣人身上流着民主的血液,理應擡頭挺胸、充滿自信的生活,然而面對通過政府審查之大陸交流團來訪,爲何隨便一個團員的言行就足以撼動民心,讓臺派陷入嚴重焦慮,更讓賴清德開始對軍公教查水錶,甚至限制民間團體一切交流行爲?

若該團來訪是認知作戰的行動,臺派應該更爲安心纔對,因爲國人面對復旦女大生那句「中國臺北隊」反彈極大,這不正好代表臺灣人心中都安了統戰警鈴嗎?臺灣的民主走在世界前端,包含言論自由、同性婚姻等等,筆者認爲既然我們的價值觀和信念如此美好,且對認知作戰模式已有所掌握,就不必畏懼兩岸交流,更應該主動出擊,反將臺灣的價值向外輸出,讓大陸的民主紮根深化,邏輯難道不是如此嗎?

該位復旦女大生在臺灣公開受訪的談話內容,本來就是不可預期的,她的言論是民主自由的體現,發生爭議後所引起的輿論也是。若要因此事株連九族,禁止所有民間團體安排兩岸交流,是否代表往後大陸人來臺前都要先經過陸委會面談,若行程有公開談話或受訪,必須預先經過言論審查?

賴清德近期面對兩岸議題的種種作爲,包含法律無明文規定,卻放任陸委會大肆徹查軍公教人員是否持有大陸身分證、居住證或護照併發放問卷要求具結,以及由內政部移民署出手大動作約談馬英九,並放出嚴懲風聲以測試民意所向,無一不透露其身爲臺獨工作者的自卑與過激反應。當初國共內戰結束蔣中正敗逃來臺,爲了清除島內共匪與反動份子,實行戒嚴長達近40年,該行爲至今仍被政治受害者及民進黨所痛恨。可賴清德如今「對內找叛敵」並嚴查重懲的作派,不正好和他口中最厭惡的獨裁統治如出一轍嗎?

二二八紀念日當天,賴清德致詞說道:「蔣介石爲了確保來臺統治所犯下的滔天大罪,不計其數的無辜人民被捉、被關、被打、被殺,造成家破人亡,很多家屬也因此避難海外。臺灣社會損失了一整個世代的菁英,對臺灣的衝擊無法估計。」然而賴清德這冠冕堂皇一席話感動完臺派後,面對中共的威脅竟反手玩起兩面策略,如同南韓總統尹錫悅一樣挺戒嚴搞獨裁,筆者如今細細想來不僅感到諷刺。究竟從何時開始,臺灣人所要傳遞示衆的不是對國家的熱愛,而是想辦法證明自己並非「中共同路人」?

(作者爲法律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