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GDP的2%應該分配給誰?(韋伯韜)
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國防預算編列總額高達9495億元,佔GDP的3.32%,創下歷年新高。圖爲衛戍第二戰鬥隊展示戰備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又要展開新一年度的預算審議了,行政院已經將下年度預算案送達立法院。在整體2026年政府預算(3.14兆元,佔GDP 15.87%)較上年度下降79億的情況下,國防預算編列了9495億元,增加1768億元,增幅高達22.9%,其中總預算政事別部分增幅也高達19.5%,以至於佔國內生產毛額(GDP) 比例,上升至3.32 %,遠高於馬英九時期的2.1%,賴清德還力主國防預算要在2030年達到GDP的5%,以滿足美國的要求。問題是,從3%到5%,這兩個百分點的GDP,以明年GDP 28.6兆計算,有5700億元,究竟應該分配到什麼地方?分配給誰?
GDP的分配,與政府預算的分配有本質上的不同。臺灣的各級政府預算,政府內部各部門如果爭奪得厲害,通常就會擴張政府預算,擴大政府預算佔GDP的比例,餅變大了,如此就可以滿足政府各部門的需求了,彼此間不會造成太大的排擠,經濟學還爲此現象發展出預算擴張論。但GDP分配就完全不一樣,大餅就固定這麼大,各部門的爭奪就變成純粹的零和。國防預算要增加兩個百分點,請問GDP的哪一個部門要讓出他的份額給國防?教育嗎?醫療保健嗎?消費嗎?投資嗎?出口嗎?還是地方政府?
GDP是全民打拼一年的成果,要歸全民分配享用,不是政府獨享的,所以GDP分配,要經過反覆的各方意見瘋狂表達、激烈辯論,最後才勉強形成共識。任何單獨部門如政府、企業、家庭,都不能強行伸手,不論巧取還是豪奪。總統作爲政府的代表,亦須遵循GDP分配法則,不能逕自就指定給國防。
就像大家都關切的醫療保健,醫護界多年來不斷申述、爭取、抗議,大聲疾呼聲嘶力竭要求醫療保健支出佔GDP 比例,要達到歐盟的10%水準,否則健保會崩潰,會搞到大家生病時沒有地方求醫。其間大家目睹醫護出走、凱道吶喊、病牀封存、檢驗浮濫、用藥超量、財務吃緊,終於透過增加健保費、鬆綁診所掛號費、增列相關政府預算,而逐漸獲得改善,佔GDP 比例從6%至7%,到了2022年的7.5%,然而距離10%目標還遠,況且攸關所有人的健康,故社會有不可能同意比例倒退而辜負這麼多人的努力與期望的高度共識,學術界並且呼籲支持每次就醫徵收健保掛號費(100元),以呼應使用者付費。
教育呢? 誰都知道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是國家希望,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目前教育佔比已經連年下降,2022年僅4.3%,是40年來最低,已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之5.1%,日前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與22個地方教師工會代表一起到教育部陳情,要求增加教育經費,現在導師費每月3000元,教授兼課每小時1070元,老師的員額待遇,都已經多少年沒有調整,連校園安全都沒有保障,教育界早就怨聲載道,哪有可能同意出讓配額,對此社會各界也有共識。
其他如消費,是要維持生活水平,對抗通貨膨漲;投資則是未來GDP成長的來源; 出口則是就業與經濟成長的基礎; 不能下降也是有共識的。地方政府則早就爲經費短缺、無米之炊,難以維持公共設施維護、地方教育支出、急難救助甚至救災經費,而經常向行政院陳情施壓。此次花蓮僅僅掃到颱風尾,卻引發巨大生命財產損失,就是地方施政預算不足的明證。
最後就是國防經費了,增加國防經費基本上是應美國的要求,他要求受他保護的地方一概要達到GDP的5%。
但抗中親美並未取得全民共識,有人認爲大陸以軍事威脅,更有人認爲美國明目張膽以經濟(關稅)與科技(搶奪臺積電)侵略。壓榨臺灣去買更多美國武器,沒有什麼意義,因爲在軍事上美國自己都不是大陸對手。試看到下年度預算執行完畢的2027年,中國軍力已將美國逼退至第三島鏈,屆時中國服役至少4艘航母(福建號航母將帶上殲-35,殲-15T,殲-15DT,空警-600,武直-20反潛機,無人制空戰機,無人直升機),8艘兩棲登陸艦,16艘055大驅,50艘052D和以上的中華神盾驅逐艦,80艘的潛艇包括最先進的096戰略核潛艇和095攻擊核潛艇,已大幅領先美軍的大量各種火箭、導彈(包括高超音速乘波體導彈)和無人作戰(母)機,500架殲-20和300架殲-35五代戰,1500架的四代半戰機,以及六代戰機已服役並量產,而美國的六代機只在試製或試飛。此等實力,主宰一切,已看不出有何國家能在西太平洋挑釁中國。因此,美國已在放棄第一島鏈佈局,優先考慮其本土防衛。
大陸軍費每年軍費2500億美元,臺灣軍費縱然佔GDP 5%,也僅爲其1/5,不具挑戰性,頂多充當美國馬前卒,而付出的代價是財政的沉重負擔,對其他GDP支出如醫療保健、教育、消費、投資等的嚴重排擠,引發更大的意見分歧與社會撕裂,並非社會之福。臺灣真正的國安問題,不在於軍備,而是少子化、老年化、貧窮化以及能源短缺,造成人民的普遍不幸福感。
所以這GDP的2%,不應該分配于軍費軍購,應該分配於醫療保健以及教育,各1個百分點,用於全面改善全體醫護與教師待遇、工作環境與條件,還給人民幸福生活。
(作者爲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前行政院主計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