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客揭露俄羅斯內幕:礦產、原料皆已嚴重短缺

一份文件顯示,俄羅斯的關鍵金屬礦不足,很仰賴中亞國家的提供。(圖/美聯社)

俄烏戰爭持續近3年,俄羅斯多數的戰線都是進攻態勢,許多人相信俄羅斯的國力深不可測,必須選擇和談。然而,一份駭客所發掘的機密文件顯示,俄羅斯耗盡礦產儲備,新開發的礦產,遠低於戰場消耗,已經影響俄羅斯工業產品的品質,當然也使俄國武器性能衰退。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調查機構「資訊燒夷彈」(InformNapalm)公佈的文件,是前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的幕僚電子郵件所獲取,是「梅德韋傑夫泄密事件」(Medvedev Leaks)的一部分。內容提到「俄羅斯自產資日益減少,連帶使得他們依賴進口原材料,他們現在主要的進口方是中亞國家。」

文件顯示,俄羅斯面對礦產儲備的枯竭。過去25年來,新礦牀的發現量下降了10倍,戰略礦產的消耗速度,遠超過開採速度。僅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關鍵礦產的儲量就下降了90%,凸顯了消費和勘探之間的嚴重不平衡。

而且,俄羅斯主要工業金屬幾乎完全依賴進口,該國缺乏足夠的錳、鉻、鋰、鈷和銅的國內儲量,而這些資源都是現代技術、國防和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鈷對軍用電子產品至關重要,而俄羅斯的鈷供應幾乎完全依賴國外,因此容易受到經濟制裁和地緣政治干擾。

俄羅斯政府對地質勘探的投入也大幅削減,經費減少了940億盧布(約350億新臺幣)。私部門投資無法填補這一缺口,進一步削弱了開發新礦產資源的努力。

因此,俄羅斯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未加工原料的出口,也就是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鐵礦石,這些原料出口換匯,佔俄羅斯貿易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凸顯俄羅斯並未實現資源經濟多元化。

這份外泄的資料,也提到俄羅斯求從中國大陸、哈薩克、烏茲別克和蒙古的關鍵礦產,這些國家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稀土出口國。鑑於俄羅斯在全球資源市場的脆弱程度,國際應立即採取相應的行動,維護全球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