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作戰調整 大型艦勿造太多
海軍作戰策略已調整爲濱海作戰,大型軍艦實不必造太多,切勿好大喜功。圖爲賴清德總統(後左二)22日在國防部長顧立雄(後左)陪同下勗勉海軍168艦隊。(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宣示要造下一代巡防艦,讓震海計劃重新復活,海軍將有新型神盾艦。不過,造大型艦並非短時間可成,而下一代巡防艦的雷達與戰系,究竟是循軍售管道外購,或採用中科院研製成果,更是關鍵。前總統蔡英文支持國造潛艦,賴清德支持造神盾艦,頗有互別苗頭意味,也各自爲海軍留下建軍政績。但海軍作戰策略已調整爲濱海作戰,大型軍艦實不必造太多,切勿好大喜功。
再者,下一代巡防艦採國艦國造模式,除了船體儎臺由國內造船廠承造外,船上各型飛彈勢必要用中科院所研製,如果雷達與戰系是外購,則系統整合相當複雜,絕非易事。
以美售我的F-16V戰機爲例,飛機與所有系統都是成熟裝備,且F-16戰機已量產數千架,但因系統整合,F-16V戰機交機仍延宕,可見難度。
再以潛艦國造爲例,在有海龍、海虎兩艘荷蘭潛艦可以「參考」情況下,原型艦仍花了近9年時間,纔開始做海測,而且現在21世紀已過四分之一,我們造的還是上個世紀的傳統潛艦。
據側面瞭解,海軍規畫下一代巡防艦採國艦國造,但若雷達等關鍵裝備外購,飛彈採中科院所研製,則戰系整合至少也要60個月,待造好時,中共海軍戰力又已進展到新階段,因此,有退役將領認爲,既然國防預算大幅增加,可以有錢造軍艦,但海軍作戰已調整爲濱海作戰,大型軍艦不必造太多,約造4至6艘,可取代現役但艦齡老舊的4艘紀德級艦即可,切勿好大喜功。
在蔡英文時代,海軍建軍政策由時任海軍司令黃曙光主導,當時巡防艦規畫造4500噸,黃曙光不滿意中科院設計的雷達太大,要求縮小量體,才能放到艦上,爲此黃特別找民間學者嘗試另起爐竈,但中科院也有自己看法,總之,雙方各執一詞,最後喊停。黃曙光是潛艦出身,因此力挺潛艦國造,現任海軍司令唐華是水面艦出身,而且震海計劃最早建案規畫,唐華都有參與,現今全案復活,是時也是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