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新艦交船4個月就受損 艦長「操作失慎」遭火速拔官

大武軍艦。(資料照片,杜宜諳攝)

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去年10月才舉行交船儀式,傳出今年2月執行訓練時,左俥纏絞拖纜,左側大軸變形及減速齒輪磨耗,海軍已檢討艦長調職。

臺船爲海軍建造的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去(2024)年10月23日在高雄廠區舉行交船典禮。新型救難艦具有速度快、機動力佳、自動化作業能力高、拖帶拉力大等特性,遂行艦艇救難、拖帶及與水下失事物體打撈等任務,不易受操作安全及風力等因素限制,有利救難任務達成。

大武軍艦爲海軍推動國艦國造政策委託臺船建造的新型救難艦,在民國109年12月4日簽約,110年8月4日開工,112年3月27日下水,113年10月23日正式交付給海軍。

該艦爲國內第一艘具備拖帶萬噸以上船隻能力的救難艦最大負荷可至10萬噸,其新型的推進系統使其能在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期冬季海象不良的期間仍能有效出海執行任務。

海軍司令部表示,大武軍艦於2月下旬執行拖船被拖訓練時,在拖纜解脫進行回收過程,因艦船操縱失當,肇生左俥纏絞拖纜情事,人員無傷損。大武軍艦入塢檢查發現左側大軸變形及減速齒輪磨耗,臺船公司已針對上述料件下訂備料,安排於保固工程時修復。

海軍司令部指出,經就環境、人爲及機械等因素進行調查分析,排除機械及環境因素,主要肇因爲當日訓練,艦長個人俥舵操作失慎,已檢討艦長調職。

海軍司令部強調,將援引爲例,加強各型艦艦長本職精進,落實風險管控,提高危機意識,以維艦艇航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