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中西部地區一季度進出口1.84萬億,增8.7%
4月14日,國新辦舉行一季度有關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佈會,海關總署介紹2025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從規模來看,中西部地區在一季度進出口是1.84萬億元,增長8.7%,可以說是表現比較亮眼,這背後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支撐:
一是外貿產業提質升級。中西部地區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提質和增效。一季度,中西部地區出口機電產品7832.1億元,增長17.4%,高於全國同類產品出口增長8.7個百分點,佔中西部地區出口總值的64.7%。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和汽車出口分別增長8.4%、21.4%、9.3%。
二是開放口岸助力發展。去年,雲南的關累港口岸、湖北鄂州花湖機場口岸對外開放通過驗收,新疆別迭裡公路口岸獲批對外開放,中西部地區“水陸空”立體化的開放格局更加完善。鄂州花湖機場是亞洲第一座、全球第四座專業貨運樞紐機場,今年一季度,海關監管花湖機場進出的貨物達到7.7萬噸,增加了4倍。此外,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口岸正在建設我國首個跨境智慧口岸,依託三大智能平臺,貨物查驗等待時間減少20%、檢疫處理作業時間節省3.5小時,通關成本將進一步下降,效率將大幅提升。一季度,友誼關口岸的進出口增長了18.4%。
三是大通道建設加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現在是通江達海,中歐跨裡海直達快運也開通了,“天府號”跨境公路班車中亞線發車,打通了多條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開放之路。一季度,中西部地區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口1871.9億元,增長17.3%。
四是周邊開放不斷擴大。中西部地區沿邊省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網絡建設,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一季度,中西部地區對周邊國家進出口增長7.7%。其中,對越南、吉爾吉斯斯坦進出口分別增長10%和4.8%,佔同期我國對越南、吉爾吉斯斯坦進出口總值的35.6%和54.8%。近日,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開放合作將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