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副署長答21:進口礦產品、出口鋰電池通關快80%以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8月2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海關守護國門安全、促進高質量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在發佈會上,南方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與大家的生活密切相關。請問在“十四五”時期,海關在保障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有哪些進展?
海關總署副署長趙增連在會上回應表示,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是廣大消費者十分關心的話題,商品出入國門之際,海關嚴把質量安全關,主要是從“創機制、強監管、保安全、優服務”幾個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一是以機制創新讓風險防控更加高效。海關建立了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監測體系,如同“預警雷達”,實時關注境內外商品質量安全的風險信息,一旦發現風險,第一時間快速應對處置。與美國、俄羅斯、歐盟等35個國家(地區)建立了商品質量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對內與市場監管、工信、商務等部門建立了進出口缺陷產品協作處理機制,加強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合作共治。
二是以強化監管讓國門安全更有保障。“十四五”以來,海關檢驗進出口商品900多萬批,退運不合格礦產品、再生金屬1萬多批。嚴禁洋垃圾入境,退運固體廢物4000多批,立案偵辦走私廢物刑事案件589起。開展口岸危險品綜合整治,累計查發僞瞞報9000餘起,檢出不合格危險品13萬批,全力守護國門安全。
三是以安全可靠讓人民羣衆更加放心。海關緊盯與公衆生活密切相關的服裝、家電和嬰童用品,累計檢出不合格商品1.2萬批,不合格汽車6.8萬輛,堅決阻攔不達標、不安全的問題商品走進家庭生活。
四是以優化服務讓外貿企業享惠便利。海關不斷增強政策供給能力和水平,爲企業降本增效。通過創新監管模式,讓進口礦產品、出口鋰電池通關時長壓縮了80%以上。對進口大宗商品實施智能化查驗,助力企業增效18億元。查發進口短重商品3.9萬批,爲企業挽回近100億元的經濟損失。
趙增連表示,海關還聯合相關部門共同開展出口商品質量安全促進行動,以質打底,以新增色,擦亮“中國製造”金字招牌,爲全球提供“質優物美”的國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