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總裁意外出圈 自信背後是民營企業的底氣
一場因“嚴肅凝視”引發的表情包狂歡,讓海爾老總周雲傑成爲“新網紅”。面對網友各種調侃,周雲傑不僅欣然接受,還說要“開賬號與大家互動”,被嘲身高,還調侃沒幾個人能比山東蔥王高,這種開放姿態更引發網絡熱捧。不過周雲傑也說了,開賬號不是爲了當“網紅”,而是藉助平臺跟用戶交流溝通,讓更多人瞭解自家產品。
坦然應對自嘲的背後折射的恰恰是一種自信。雖然面對媒體還有點憨直,但是談到企業發展,周雲傑卻思路清晰、胸有成竹,談時代的機遇,說企業的出海規劃。這份自信的背後來自企業的底氣,2024年這家初生代的民營企業創造了創業40年來最好的業績:全球收入4016億元,增長8%;全球利潤總額302億元,增長13%;並在全球建立十大研發中心,牽頭制定100多項國際標準。周雲傑只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一個縮影。兩會上,我們看到了笑容更加親和的小米老總雷軍,也看到更加平和的格力老總董明珠。曾經在十多年前打下10億豪賭的兩名企業家,相比當時稍顯稚嫩的意氣風發,兩位早已一笑泯恩仇,在各自的賽道奮力前進。
兩會上這些老總們的狀態,讓中國經濟的韌性變得更加具象。面對外部打擊,內部壓力,他們興奮而積極地應對新挑戰,自信而不懼風浪。正如華爲在通信領域持續投入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不斷突破,技術與市場表現俱佳;DeepSeek橫空出世。中國民營企業正從行業“追趕者”變身“引領者”,而助力中國民企身份轉變的,還有中央政策的“定心丸”。“水好才能魚好,水大才能魚大”。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舉措,都將爲民營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未來也必將有更多的周雲傑們、雷軍們、王興興們,共同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大船行穩致遠。
編輯: 邵晨星
責編: 潘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