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學校:造就未來世界貢獻者 創校三年學生獲獎400餘項,讓拔尖創新人才“破土而出”

名師、名校長帶隊

創客型未來教師,激發學習內驅力

優秀的師資團隊是學校持續高水平發展的關鍵。作爲一所面向未來的創新型高中,在“造就未來世界貢獻者”育人目標引領下,海爾學校建設了一支由名校長孫先亮引領的“創客型未來教師天團”。他們憑藉豐富教育經驗和多元學術背景,成爲學生成長的陪伴者、資源的支持者、未來發展的引領者。

目前,學校擁有14位名師學科帶頭人,正高級、特級教師佔比25%,這個比例在島城高中遙遙領先。他們不僅在一線課堂定製化教育教學,更通過“駿馬工程”“德育半月談”等傳幫帶項目,指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海爾教師們堅持不斷顛覆、創新自我的創客精神,通過大單元教學、項目式學習等,打造多元化教學方式,引導、激勵、支持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激發內驅力的同時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的節奏下學習成長,擁有仰望星空的底氣。

“人工智能+教學”

師生零距離,讓課堂實現“私人定製”

學生仰望星空時,如何向下紮根?素質發展與高質量學業學習怎樣並重?答案便藏於海爾學校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區別傳統的“大水漫灌”,學生真正成爲了課堂主人,實現以學定教。學校以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爲支點,以定製化教育爲槓桿,堅守“終身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教學目標,依託“人工智能+”技術爲每個學生鋪設專屬學習路徑。

“人工智能+教學”平臺全面接入豆包愛學、深度求索等大模型,爲學生搭建專屬知識庫和教學資源庫,課堂教學全面提質增效。師生人手一臺教學專用Pad,課前學生以自主學習任務單爲抓手探索並通過Pad將問題第一時間反饋到教師端,老師及時解決並總結歸納共性的難度痛點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後師生還可隨時隨地用Pad答疑互動,自主學習情況、隨堂測評等數據隨時掌握,真正實現問題“日清”,不讓疑惑過夜。同時海爾教師通過制定定製化教育清單模式,爲每位學生建立專屬化學習成長檔案,精準洞察學生個性發展契機,全方位激發學生內驅力及發展潛力。

“熱帶雨林”教育生態

匯聚全球資源,多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人工智能蓬勃發展,創新已然成爲未來人才的關鍵核心競爭力。海爾學校以“創新人才素質培養”爲辦學特色,依託海爾集團豐富資源,構建了“熱帶雨林”教育生態。學校提出“道德力、學習力、創造力、知行力、領導力”五力素養目標,打造“陽光五力”課程體系,開設科創類、藝創類、商創類、學術類、第二外語類等豐富的校本課程及社團課程。“人人都是CEO”“智慧約會專家訪談”“希望之約支教活動”“少年博士學術研究”等創新實踐活動中,學生不斷激發創新素養,培育創新能力。

“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是海爾學校始終堅守的教育哲學。學校依託集團覆蓋全球的科技資源,廣泛鏈接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爲學生搭建個性發展平臺。目前已建設10餘個校內創新實驗室,20餘個校外創新實踐基地,無論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物聯網等現代前沿技術領域,還是學科研究與競賽,都最大限度賦能學生成長爲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近三年,國內白名單競賽中海爾學校學子累計獲獎330餘項,國際競賽獲獎70餘項,這便是海爾學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生動寫照。

2025自招共招收100人

2025年海爾學校仍堅持小班化、高品質辦學標準,面向市內四區、高新區進行自招,共100人。海爾學校更注重綜合素養及創新思維能力,筆試和麪試各佔50%,筆試考查物理、化學,試卷由海爾學校自主命制。根據自招測試成績從高到低排序,按照1:1比例給予自招資格。獲得自招資格的學生須參加中考,同時滿足中考投檔分數達到普高一段線;第一組合至少B,第二組合至少C;藝術與實驗操作合格即可被錄取。參考2024年海爾學校普通批錄取分數爲普高線上40分,即301分。

此外,2025年海爾學校新增設“香港DSE課程資源”。有志於中國港澳、海外升學或希望拓寬升學選擇,英語基礎良好,對於跨文化學習與多元發展有濃厚興趣可申報。DSE考試成績可申請中國香港及海外高校,持回鄉證的港籍學生,可用此成績申請“985、211”等百餘所內地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