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電纜頻遭割斷 李問:不排除已成「灰色地帶」侵擾手段

李問(取自李問臉書)

臺灣海底電纜近期一再遭割斷,海巡今天以現行犯當場押解涉嫌斷纜的多哥籍權宜輪迴臺。總統府發言人李問表示,海纜的保護應視爲國安議題,不能排除破壞海纜已經成爲「灰色地帶」侵擾的手段。臺灣正在研擬各種措施強化海纜保護,除了已經修法加重對破壞海纜的刑責及罰金,也將持續改善通報及執法流程。

2025年Rightscon 全球數位人權大會在臺北舉辦,聚集數千名關注人權與科技議題的國際人士,李問今天以「通訊韌性挑戰:強化海底纜線保護及多層次備援」進行專題報告。

李問強調,面對地緣政治持續變化,臺灣必須持續強化海底纜線的保護及通訊韌性。特別是與國際夥伴合作及經驗交流:包括在保護海纜、增強多層次備援系統、並且在通訊科技推動非紅供應鏈合作等面向。

他說,海纜的保護應視爲國安議題,不能排除破壞海纜已經成爲「灰色地帶」侵擾的手段。臺灣正在研擬各種措施強化海纜保護,除了已經修法加重對破壞海纜的刑責及罰金,也將持續改善通報及執法流程。

李問透露,近期,臺灣的執法單位也列出有威脅性的可疑船隻黑名單,以更有效運用資源。維繫穩定暢通的通訊,對於守護民主政治環境非常重要,邀請國際友人共同來努力。

他說,馬祖因爲一月及二月海底纜線相繼斷裂,此時此刻正在使用微波備援通訊。過去兩年在政府努力下,備援訊號已獲得進步,從2.2 GBps增強到12.6 GBps,然而馬祖的網路速度仍然受到影響,凸顯還有很多挑戰必須面對。未來除了新增臺馬第三條海底纜線,更必須持續重視改善離島居民通訊品質。

李問指出,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對於非常廣泛的議題進行討論盤點,「韌性」概念強調在各種天災與緊急狀況時,維繫政府及社會正常的運作。當代社會中,網路通訊在各領域的物流及組織,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維繫通訊穩定,有助於鞏固各種領域的韌性。

他說明,「備援備援再備援」的原則,強調建立多層次的備援通訊系統,運用不同類型的科技,達成互爲備援關係並且迅速應變。包括海底纜線互爲備援、微波訊號、衛星通訊等不同層次的通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