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vs美國政府,對峙戰升級!哈佛外國學生或將被迫轉學?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3日電(甘甜)當地時間22日,美國政府再次對哈佛大學“下狠手”。

當天,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宣佈,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

聲明稱,根據這一決定,哈佛大學除了不能再招收國際學生入學外,現有的外國學生將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哈佛大學隨即回擊,批評美國政府撤銷該校招收國際學生資格的行爲“違法”,該校將致力於維護招收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的能力。

連日來,從拒絕整改到起訴政府,哈佛大學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對峙何以持續升級?這場教育風暴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美政府遭批:“扼殺學術實力”

哈佛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的大學。美國政府的最新施壓,無疑標誌着美國高等教育界與政府之間鬥爭的重大升級。

多家美媒指出,美國政府此舉“直接破壞了哈佛大學吸引全球優秀學生的能力,扼殺其學術實力”。

公開數據顯示,哈佛大學國際學生和學者來自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秋季學期,國際學生佔哈佛學生總數的27%以上。

哈佛大學的教授們因此擔憂說,美國政府的上述措施“在各個層面上都是可怕的”,如果政策最終生效,“許多實驗室可能將會空無一人”。

被逼到了牆角,哈佛大學還能挺多久?

《紐約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稱,接下來,哈佛大學很可能會繼續“硬剛”,對美國政府再次提起訴訟。

鬥爭升級,哈佛不斷反擊

過去數月以來,哈佛大學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鬥爭,可以說是愈演愈烈。

3月底,打擊反猶主義聯合工作組表示,將審查撥給哈佛大學及其附屬機構的約90億美元聯邦資金。

4月11日,特朗普政府官員致信哈佛大學,要求學校進行“有意義的治理改革與重組”,否則聯邦資金將遭到削減。

但這一要求,遭到哈佛大學斷然拒絕。哈佛校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公開表示支持,“希望其他學校效仿(哈佛)。”

4月14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將凍結對該校總額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以及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項。

4月21日,哈佛大學發起反擊——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指控政府試圖以凍結聯邦資金爲手段控制哈佛大學的學術決策。

哈佛大學校長加伯還在聲明中嚴厲指責,稱美國政府試圖實施“前所未有的不正當控制”。

5月5日,美國教育部長麥克馬洪表示,哈佛大學未能按照此前聯邦政府提出的要求進行改革,聯邦政府將不再對其提供新的資助。

5月13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宣佈,將在先前凍結對哈佛大學的22億美元多年期撥款基礎上,再取消4.5億美元撥款。緊接着,哈佛大學向法院提交新的訴訟要求。

國際學生成“籌碼”,美國高校何去何從?

事實上,受到美國政府“重點關注”的,不僅僅是哈佛大學。

在本輪巴以衝突背景下,美國多地高校爆發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引發外界對校園反猶情緒的關注。

特朗普政府因此以“反猶主義”指控爲棍棒,對數十所大學採取強硬行動:一邊威脅展開調查,一邊停止對多所高校撥款,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均受到影響。

3月10日,美國教育部還向美國60所高校發出警告,稱如果其不遵守聯邦反歧視法,可能會受到制裁。

其中,哥倫比亞大學一度“讓步”,同意了特朗普政府的幾項改革要求,包括推進在校園裡禁止戴面罩的計劃、賦予安全官員逮捕權等。但該校同時在聲明中表示,“不會放棄作爲教育機構的獨立性”。

如今,美國政府再次拿哈佛大學“開刀”,並直接威脅稱,這是對“對全國所有大學和學術機構的警告”。

接下來,這些美國高校是會繼續抗爭,還是選擇屈服?

各方鬥爭之下,國際學生最終被當作“籌碼”,陷入了對未來的迷茫和擔憂,“過去幾個月,我在美國看到的就是這種情況”,來自奧地利的哈佛大學學生莫爾登直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