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訴特朗普“手伸得太長” 美國激進政策損害在美留學生權益
特朗普自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便不斷向美國高校“開炮”。4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在特朗普“槍口下”的美國哈佛大學不勘其擾,於4月21日正式起訴了特朗普政府,指控政府試圖以凍結聯邦資金爲手段控制哈佛大學的學術決策。 4月21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M·加伯(Alan M. Garber)在一份聲明中指責特朗普政府試圖對哈佛大學進行“前所未有的不當控制”。加伯表示,特朗普政府此行爲的後果將是“嚴重且持久的”。他在聲明中強調,身爲猶太裔美國人,深切理解政府對反猶主義擡頭的合理關切,但政府本應在法律框架內就反猶主義治理問題與校方磋商共治,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當局正試圖操控“教師聘用與課程設置”這一學術機構的核心自主權。 特朗普對美國高校的權力越界,其中的重要標靶之一就是赴美的國際學生。香港《亞洲時報》4月19日整合最新數據表示,過去一個月間,特朗普政府已單方面吊銷逾千名國際學生簽證,且未提供任何具體事由。其中,中國籍學生佔比逾六成,其餘主要來自於印度與伊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4月18日稱特朗普政府警告未遵守其政策要求的院校,威脅要撤回數十億美元的聯邦資助,甚至取消部分學校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 4月19日,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兩位教授,蕾切爾·裡德爾(Rachel Riedl)和斯蒂芬·耶魯-洛爾(Stephen Yale-Loehr)在《紐約時報》聯合發佈專欄文章表示,自特朗普總統1月20日就職以來,移民執法部門在全國範圍內拘押高校學生。交通違章等輕微違規行爲——這類往屆政府管理下不影響簽證效力的情形——現已成爲終止居留身份或吊銷簽證的法定事由。他們表示,政府應當保留驅逐違反簽證要求或被視爲威脅國家安全、外交政策或公共安全的外國公民的權利。問題在於:誰來判定他們是否構成威脅?特朗普政府通過對“威脅”一詞的寬泛解讀,正在削弱憲法賦予訪客和公民的正當法律程序權利和言論自由權利。 根據移民法,法院幾乎沒有干預空間。這些現狀引發了一波恐慌浪潮,波及美國學生、高校教職員工和國際科研合作伙伴。在全美校園裡,幾乎人人都聽說過有人被迫離境、在邊境遭遇極端盤查,或國際科研項目被抽空核心資源。特朗普政府的舉措顯得愈發不可預測,導致人們即便完全遵紀守法也難以獲得安全感。美國研究生院委員會主席蘇珊娜·奧爾特加(Suzanne Ortega)表示,簽證終止引發的混亂局面加劇了許多學生的擔憂。她說:“我認爲這向學生們的親友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美國不再是一個安全的去處。” 這種擔憂已經影響了中國的家長們。4月17日,香港《南華早報》根據上海一家留學機構透露的信息表示,部分家長正計劃讓孩子從美國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AP)轉向國際文憑組織文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或英國高中課程體系(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A-level)。AP課程主要面向美國大學申請,而IB國際文憑課程和英國A-level課程則更多適用於歐洲及英國高校的升學路徑。《紐約時報》4月19日報道稱,曾在阿默斯特學院擔任招生官,如今轉型爲私人顧問,專門爲有意願赴美留學的國際學生提供諮詢服務的萬曉峰(音譯)在中國與潛在學生家庭會面時,深切感受到這些家長中瀰漫着前所未有的猶疑情緒。“他們實在拿不準是否應該把孩子送到一個既不歡迎中國學生、又將中國視爲敵對競爭對手的國度,”萬博士在北京通過電話表示,“這種局面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中國青年網 王子木編譯報道)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