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亞冬會「中國臺北」稱謂再現 國臺辦迴應了
哈爾濱亞冬會目前正在舉行,來自臺灣的中華隊運動員也有參賽。但陸媒報導和官員發言,一概以「中國臺北」稱之。(新華社)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藍孝威攝)
哈爾濱亞冬會目前正在舉行,來自臺灣的中華隊運動員也有參賽。但陸媒報導和官員發言,一概以「中國臺北」稱之,爲何會出現和「奧運模式」不同的情況?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中迴應,「奧運模式」只限制賽事本身,並未規範媒體報導和官員發言。
本報記者提問,據《中國體育報》10日頭版報導,中國奧委會主席高志丹8日會見參加哈爾濱亞冬會的中華臺北奧委會主席、代表團團長林鴻道一行。雙方就哈爾濱亞冬會參賽、共同維護「奧運模式」權威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不過,報導中並未依照「奧運模式」,也就是「中華臺北」稱呼來自臺灣的運動員,而是用「中國臺北」。而發言人剛纔介紹臺灣運動員參加亞冬會的狀況時,用的也是「中國臺北」。爲什麼陸媒報導和官員發言,會出現和「奧運模式」不同的情況?
根據1981年瑞士洛桑協議,按國際奧會規則,我方正式稱謂是「中華臺北」,運動員入場時,司儀按此規定唱名「中華臺北」,但因兩岸情勢不佳,從2017年開始,大陸官員和媒體刻意使用「中國臺北」。
朱鳳蓮迴應,「關於奧運模式,我想你可能對奧運模式存在誤解。奧運模式是體育領域處理涉臺問題的基本準則,不涉及新聞媒體等其他領域或賽事之外的區域,包括哈爾濱亞冬會在內,大陸舉辦的國際體育賽事,相關的場館和文件資料都執行了『奧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