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海內外募資件數與金額 5年新低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表示,受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以及新臺幣匯率劇烈波動等因素影響,使企業募資意願轉趨保守,觀望情緒升高。雖然籌資數據下滑,但不宜過度解讀爲企業資金吃緊。實際上,多數上市公司近年營收與獲利表現亮眼,財務體質健全,籌資急迫性相對降低,且企業可靈活選擇各種籌資工具,不必完全依賴現金增資或發債等傳統方式。

根據金管會統計,私募上半年共辦理45件,金額458.34億元,佔整體公私募資金比重11.85%,與去年同期的56件、1,420.15億元相比,件數減少19.64%,金額更驟降67.73%。高晶萍說明,主因是去年臺灣電力公司曾辦理一筆高達1,001億元的私募案,導致去年基期偏高,與今年形成明顯落差。

資金來源觀察,企業仍以國內市場爲主要籌資管道,今年上半年國內募集金額佔比高達92.63%,7.37%來自海外;至於資金用途方面,統計顯示償還債款仍是企業最主要資金運用選擇,上半年佔比達40.96%,居各類用途之首;其次爲擴充廠房設備佔23.87%,近五年同期第三高。

佔比排名第三是「充實營運資金」金額爲731.5億元,佔22.58%,但較去年同期的佔比47.1%大幅減少,主因是去年上半年有幾家大型金融機構爲了改善資本適足率而發債,屬於金額較大的特例,稀釋掉其他項目的佔比。其他如轉投資、購併與其他用途分別佔2%、0%與10.59%。「其他用途」金額從去年同期的23.42億元大幅升至343.28億元,顯示企業資金使用更多元化。